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莆田民俗節:年紀大意味著什麽?

莆田民俗節:年紀大意味著什麽?

福建莆田是中國沿海著名的僑鄉,素有“文學名邦”之稱,這說明當地歷來重視教育,勤奮好學,不甘落後,文化氛圍濃厚,湧現出許多重要文獻和文學人才。然而,就在這樣壹個著名的地方,卻流傳著不屈不撓、英勇抗日的血淚史,形成了獨特的民族節日習俗——“上歲數”。今天的傳統節日將會介紹給妳。

“大年三十”又稱“年夜飯”,是莆田當地民間的節日習俗之壹,即每年春節期間的正月初四(仙遊縣初五),都要像年夜飯(大年三十)壹樣重新圍爐過年,往往比除夕更隆重。這個看似歡樂的節日,其實在當地人心中刻著最痛苦的歷史。

莆田,原名興化,轄莆田、仙遊兩縣。明朝嘉靖四十壹年(1562),侵華日軍入侵福建,占領寧德於恒、福清恬妞、莆田林頓,設置據點,到處燒殺搶掠,興化府城於農歷十壹月二十九日子夜被日軍攻陷,占領兩個月,期間城內幾乎被燒光,死亡約三萬人。

面對殘暴的侵略者,莆田人民男女老少奮起反抗,卻遭到侵略者的蹂躪,割舌斷脛,火燒身...日本大盜滅絕人類的暴行令人發指,震驚中外。直到第二年正月二十五,因為城內死屍臭氣熏天,倭寇才暫時退守平海。

興化城的陷落驚動了朝廷,這是日本入侵以來第壹個被攻占的府城。嘉靖帝革除福建連長,從浙東調戚繼光為福建副連長,配合福建新連長余、廣東連長鎮壓倭寇。在戚繼光的領導下,福建軍隊多次抗擊倭寇,解救了人民於水火之中。期間在莆田黃石林碼頭大獲全勝,連建日軍營寨60余座,殲敵4000余人,鏟除了敵人的據點。自此,日寇災難基本平定,興化城被收復。

興化城光復後,流散的人們終於能夠重返家園。壹方面,人們埋葬了他們的親戚和朋友,另壹方面,他們清理了他們破碎的家園。此時已是農歷二月初二,大年三十已過。人們不得不在二月的第四天團聚過新年。後來為了不耽誤農時,這個習俗提前到正月初四,就叫“除夕”,正月初四就叫“除夕”。

莆仙地區“老”的時候,村裏有威望的長輩經常組織莆仙戲表演、十調八樂等文化活動。例如,在仙遊縣的杜威峰,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流行模仿藤條舞。同時,很多地方在“老”的時候,要組織村民在啟功廟舉行隆重的祭拜儀式,緬懷戚繼光軍隊收復失地的功績。

“老了”是莆仙地區所有人的盛大節日。在外地學習工作的莆仙人,會在節前千裏迢迢趕回老家。特別是近年來,便利的交通使許多港臺同胞和莆仙籍華僑回到家鄉與家人團聚。但仙遊縣酉陽鎮五寨村是個特例。當地人不會在第壹個月就變“老”。這是因為五寨人吳(時任興化府監)於嘉靖四十二年正月初五在抗日戰爭中壯烈犧牲。為了紀念他,村民們把正月初五定為哀悼日,每年都要舉行祭奠英雄的儀式。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婚姻,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的星座,感情組合,看到另壹半,八字計算,名字速配,人生運勢,復合機會。可以點擊底部在線咨詢(僅供娛樂):/xz/

  • 上一篇:英國日本綿羊傳統
  • 下一篇:虎年傳統裝飾品怎麽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