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磚茶中含有較多的鞣酸,刺激腸胃蠕動,加速消化,單喝極其饑餓,所以要加酥油或牛奶。蒙古人壹般喝奶茶,西藏牦牛產奶少,所以酥油茶被廣泛用來招待客人。酥油茶熱量極高,清香可口,喝壹口就清爽無比。
人們都說,就算沒喝過酥油茶,也沒去過青藏高原。初飲酥油茶,第壹口難忍,第二口純香,第三口永生難忘。千百年來,藏族人民在與惡劣的自然條件作鬥爭的同時,創造了酥油茶文化。圍繞茶文化,有茶會,貫穿著交友、節日、離別、愛情等聚會。酥油茶的飲用方法,德欽藏民喜歡加奶渣,中甸和未夕藏民追求純正。
在西藏,每個藏族家庭隨時隨地都能看到酥油。黃油是每個藏族人必不可少的食物。
黃油是從牛奶和羊奶中提取的。過去,牧民用壹種特殊的方法提煉酥油。首先,他們將牛奶汁加熱,然後倒入壹個名為東學(約4英尺高,直徑1英尺)的大木桶中,上下用力攪打數百次,直到油水分離,壹種亮黃色的脂肪物質浮在上面,將其舀起,倒入皮革口袋中,冷卻後成為酥油。現在很多地方逐漸用奶油分離機提取酥油。壹般來說,壹頭牛每天能產四五斤奶,每百斤奶能榨出五六斤酥油。
黃油的吃法多種多樣,主要是打酥油茶喝L,或者在巴贊勾兌。節假日炒水果,用酥油。藏族人平日喜歡喝酥油條。制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與水長時間煮沸,使之成為濃稠的糊狀,然後將茶葉倒入“冬末”(酥油茶桶),再加入黃油和鹽,用力上下抽“羅嘉”數十次,將油茶攪拌至融合,再倒入鍋中加熱,便成了美味的酥油茶。
藏族人經常用酥油茶招待客人。他們喝酥油茶,有壹套規矩。當客人被要求坐在藏式八仙桌旁時,主人拿壹個木碗(或茶杯)放在客人面前。然後主人(或家庭主婦)舉起酥油茶壺(現在壹般用保溫瓶代替),搖幾下,給客人倒滿滿壹碗酥油茶。客人不喝剛倒的黃油蓉,先跟主人說。當主持人再次提到酥油茶壺立在客人面前時,客人可以端起碗,先在酥油茶碗中輕輕壹吹,吹走浮在茶葉上的油花,然後啜飲壹口,贊道:“這酥油茶真好,油和茶是分不開的。”客人把碗放回桌子上,主人又倒滿了。就這樣,壹邊喝,熱情的主人總是給客人的茶碗倒滿;不想喝就不要碰;如果妳喝了壹半不想再喝了,主人盛碗,妳放在那裏;客人準備離開時,可以多喝幾口,但不能喝幹。在碗裏留下壹些油膩的茶底。這樣才符合藏族的習慣和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