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網絡時代,顏文字已經成為壹種社會文化。
顏文字的出現不僅有趣,而且是壹種適應互聯網社交的簡單直觀的表達方式。在平常的交流中,可以用表情和肢體動作來幫助表達壹些尷尬的信息,但是在網絡聊天中,這些方式都沒有了,表情包的出現彌補了這壹缺陷。壹些模糊微小的信息可以通過表情包傳達,避免無話可說的尷尬。
拇指在鍵盤上的移動速度使得文字的表達無法滿足實時社交的速度要求。壹句話發出去,半天才回復。如此低效的社交,怎麽可能讓人滿意?於是,表情包的獨特優勢開始顯現。也許要用幾百個詞來形容這種沮喪的情緒。壹張圖就能讓對方心照不宣的什麽都不說。這樣方便好玩的形式,自然受到人們的喜歡。
正因為如此,我們的表情越來越依賴表情包。在向人們講述生活中的喜怒哀樂和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時,很多人不再訴諸於筆尖書寫,而是用生動的表情包來代替。我們的情感表達越來越簡單便捷,越來越不會說話。
還有壹個我們不得不註意的事實:顏文字確實使世界上的交流變得短而快,但他們正在降低壹些人選擇詞語和句子的能力和耐心。當表情包在網絡中篡奪了主持人的角色,取代了頭腦中文字組織的能力,可能會讓妳付出代價。
讓我們去看看那些熱衷於送顏文字的人。其中有壹部分有這個特點:表達詞匯差。如果要形容他們內心的驚喜,除了網絡熱詞“牛逼我哥”之外,就只有“666”和“牛”了。
黃誌忠在《奇葩說》裏說,現在的年輕人手機裏有很多表情包,但是臉上沒有表情。在表情包裏來來去去,只需要用手指與屏幕互動,不需要面部表情的額外參與。這不是壹種貧瘠的表達嗎?
豐富活潑的表情包讓我們的表達更加多樣,但對其中壹部分人來說,卻成了壹種敷衍了事的表達省事方式。讓流淌在內心的情感通過表面的視覺表達出來。很多時候,正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麽辦,才失去了表達的能力。那麽,是表達更豐富還是情感更貧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