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發表了講話
海水稻(照片由青島海水稻R&D中心提供)
海水稻(照片由青島海水稻R&D中心提供)
海水稻(照片由青島海水稻R&D中心提供)
計劃使用8-10年。
實現654.38+0億畝鹽堿地“荒灘變良田”
在鹽堿地種水稻,把貧瘠的鹽堿地變成良田,是袁隆平在雜交水稻普及後的又壹個夢想。此前,他曾多次公開表示,“如果以畝產300公斤推廣1億畝,那麽年產量就是300億公斤,可以養活8000萬人”。在第五屆國際海水稻論壇上,作為國際海水稻論壇主席、青島海水稻研發中心主任的袁隆平發表講話,重申了這個夢想:“力爭2021年推廣示範654.38+0萬畝,早日實現1億畝鹽堿地‘變荒地為良田’的目標。”
這個夢想正逐漸“照”進現實。2020年,袁隆平團隊在十個地方啟動萬畝“海水稻”種植示範,654.38+萬畝“海水稻”平均畝產400多斤。目前,全國已簽約600萬畝鹽堿地改造項目,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作。計劃用80-10年實現鹽堿地整治10億畝的目標。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芯片”。青島海水稻研究發展中心R&D副主任李繼明說,全國唯壹的耐鹽(耐堿)水稻國家區域試驗合作組,分成4個試驗組,34個試驗點,同時開展區域試驗。通過建立耐鹽水稻評價標準和育種材料篩選程序,以品種的適應性、豐產性和抗逆性為目標,設立中早粳稻組、沿黃粳稻組、華東沿海秈稻組和華南沿海秈稻組4個組,在廣東、浙江、海南、江蘇、遼寧5省34個區域試驗基地和西北、東北18試驗基地開展品種區域試驗。目前,首批耐鹽水稻品種已通過國家耐鹽區域試驗。
土地是糧食生產的命脈。2020年,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全國十個地方開展萬畝鹽堿地水稻栽培改良和海水稻種植示範,海水稻示範種植面積由2萬畝擴大到10萬畝。10已測得10萬畝海水稻產量,其中新疆喀什、寧夏石嘴山、黑龍江鐵力、江蘇如東、山東東營、山東濰坊、山東青島等地畝產已超過1000公斤。
海米不鹹。
味道和普通大米差別不大。
論壇舉辦的同時,青島海水稻R&D中心的科研人員正在三亞崖州灣南繁基地的田間忙碌著。在這片近百畝的科研育種土地上,移栽不到壹個月的海水稻苗在陽光下誕生。
海水稻(照片由青島海水稻R&D中心提供)
海水稻(照片由青島海水稻R&D中心提供)
海水稻(照片由青島海水稻R&D中心提供)
此時的北方已經是冰凍多雪,三亞的氣溫仍然超過20度,讓海水稻可以快速生長。培育壹個新的水稻品種,平均需要八代才能得到穩定的品種。青島海水稻R&D中心的研究人員表示,海南冬季種植可以是多種季節,可以縮短壹半的研究時間。
鹽堿地種的海水稻會不會很鹹很難吃?早期嘗試過的研究人員表示,海水大米吃起來並不鹹。根據種子的不同,在口感、軟硬、甜度等方面會有不同的表現,整體口感和市面上的大米差別不大。而且由於種植的土地是堿性的,病蟲害源不容易繁殖,不需要噴農藥,所以海水稻也是安全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