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唐代的兵器,最著名的就是“唐刀”了。當然,今天由於商家的炒作,這個概念早已成為和“大秦武士星弩”壹樣的神器,幾乎被吹上天。去掉後世的這些附加因素,還是值得探究壹下唐刀的原始特征。因為“唐道”這個說法太復雜,不好說,所以這裏作者還是借用了“唐道”這個詞。
文物中的唐島
按照唐代的喪葬習俗,壹般不使用兵器進行陪葬,但在遺址中,鐵器很難保存完好,所以能看到的唐刀很少。筆者經常在發掘的漢墓中發現鐵刀劍,因為漢代男子佩劍佩劍非常普遍,沒有嚴格的管理辦法。所以唐刀相對於先秦兩漢的兵器來說,實在是鳳毛麟角。
在現存的唐代中,最著名的是藏於日本正倉院的“唐金銀大刀”。它也保存得很好,刀刃和裝具都是嶄新的。
這把刀是大唐進口的還是日本制造的,爭議很多。答:主已經專門翻看了東大寺捐贈賬,裏面記載了東大寺的收藏目錄。這本賬本裏,既有唐大刀,也有仿唐大刀。很明顯,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賬本裏也有類似朝鮮的大刀。在此,筆者同意壹些學者的觀點,這裏的“仿唐大刀”和“仿高麗大刀”是模仿唐朝和朝鮮半島的樣式制作的日本刀,而“仿唐大刀”則是中國傳下來的。
嚴格來說,國內已經正式發現的唐刀只有壹柄,就是Xi安南郊竇房結墓出土的鐵刀。這把刀長83cm,比較完整,是環頭型。刀柄上有兩個金箍,刀背上有壹行金字,上面有“百折百煉”的字樣,說明其材質很可能是反復沖壓而成的百煉鋼。此外,出土時在刀柄附近還發現了壹只栩栩如生的水晶豬,可能原本是刀繩上的裝飾品。
此外,還有壹把考古發掘出來的刀(或劍),不是實用兵器,就是從初唐名臣李記的墓中出土的。李記是隋唐傳統評書中的徐茂公,死後與唐太宗昭陵合葬。雖然這件文物很可能是壹把刀,但考古學家將其命名為木劍,帶有鍍金鞘和銅柄,所以我在這裏也稱它為劍。此劍長100 cm,劍身為木質,應該是專門用於陪葬的兵器模型。可見劍首並不像竇福墓中的鐵刀那樣呈環狀,而是像正倉院中的唐刀壹樣,呈圭頭狀。
根據手柄的樣式可以簡單地分為兩類:
環形手柄
非循環句柄
除了以上實物,其余的只能在圖像或雕塑中找到。幸運的是,這些材料相當豐富。在許多壁畫、陶俑和石雕中,都有拿著劍的武士形象。追溯壹下,其實至少在北朝的時候,刀和唐刀差不多。比如北齊東安婁睿墓的壁畫中,有壹幅行旅圖,圖中衛士大多佩刀。妳可以看到這些刀斜掛在腰間,刀柄兩端是平頭,不是環頭。
但是,環形劍壹直存在。在陜西潼關水村隋代墓(墓主人推測為隋廢太子楊勇)中,也有佩劍的劍士壁畫,且明顯佩戴環型刀。
在唐代的壁畫中,兩種刀都有。比如唐代長樂公主墓壁畫中,所有的士兵都佩戴環頭刀,而太原焦化廠唐墓壁畫中,侍衛佩戴的刀是無環的。
對中國古代武器發展史稍有了解的朋友都會知道,在中國古代,刀作為實戰武器是從漢代開始的。當時最流行的樣式是環首刀,壹直到三國魏晉都是如此。直到北朝,無環柄的新式刀才開始流行。至於這種新型刀的起源,我們認為很可能與外國有關。
比如中亞和西亞的薩珊波斯帝國,在5、6世紀就有壹種刀鞘水平、刀柄無環的刀,在佩戴方式和外觀上與壹些“唐刀”和“朝鮮北方刀”非常相似。我們知道,北朝時期,北方地區與西域有著廣泛的交流,在很多墓葬中發現了具有濃郁域外風格的玻璃器皿、薩珊金幣等文物。在這種背景下,武器交火就不足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