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中國所有民族醫藥的總稱,包括漢族醫藥和少數民族醫藥。它反映了中國人對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認識,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傳統,有著獨特的醫學和藥學體系,有著理論和技術方法。
中醫又稱中藥學,起源於漢族,由古代漢族學者創立。也是漢文化的組成部分。除了中醫,中國還有藏醫、苗醫、傣醫、維吾爾醫、蒙醫、韓醫。
中醫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的理論總結,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理論,以及病因、病機、診斷、辨證、治療、預防、養生等。
陰陽屬於中國古代哲學的範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萬物都有兩個方面,即陰和陽,它們既對立又統壹,並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壹切事物運動和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的運動和變化稱為“生化無窮”。
《蘇文》說陰陽要像壹個大理論:“陰陽是天地之道(對立統壹的存在是萬物的根本規律),萬物的規律(萬物不能違背這個規律而存在)在於變化的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陰陽不斷的運動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生老病死都是從這個根本規律開始的(事物的產生和毀滅都來源於這個根本規律),神之殿也是如此(這是自然界所有秘密的所在),所以治療必須以此為基礎(所以要想治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來解決)。闡述了宇宙萬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陰陽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此,陰陽學說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規律的壹種思維方式。醫學屬於自然科學的範疇,認為人體的生理活動和疾病的發生發展不能超越陰陽的道理。因此,要想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探索疾病的本質,獲得滿意的療效,就必須探索人體陰陽的變化。
五行學說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範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不同事物的屬性,用五行的動態模型來解釋事物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
“五行學說”是指這五種物質的運動變化及其相互關系,以相互生成、相互制約為推理工具來解釋事物的相互關系和運動變化。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來解釋五臟之間的功能關系和臟腑失調時疾病的發生機制,也用來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和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影響的理論。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指自然界春夏、長夏、秋冬的季節循環。
六氣是壹年四季的中風、寒、熱、濕、燥、火六種氣候因素。運氣理論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來計算每年的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臟腑學說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囊、三焦)和奇腑(腦、髓、骨、脈、膽、子細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理論與臟腑理論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具有溝通內外、網絡全身的功能。在病理狀態下,經絡系統的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癥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我們可以在體內診斷內臟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