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根據傳染病暴發、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可以決定增加、減少或者調整乙類、丙類傳染病病種並予以公布。
傳染病與其他疾病的最根本區別:
1、特征是傳染病的病原體,每壹種傳染病都有特異性的病原體,這些病原體可以是微生物,如細菌、病毒,也可以是寄生蟲;
2、特征是傳染病的傳染性,這是傳染病與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區別,傳染病的傳染性,意味著病原體可以通過某種途徑感染他人,是需要隔離的;
3、特征是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特征,傳染病的流行,需要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有這三個基本條件才能夠構成傳染和流行;
4、特征是感染後的免疫,免疫功能正常的人在接觸傳染病病原體之後,都能產生出針對這種病原體或者針對這種病原體毒素的特異性免疫,也就是產生特異性的抗體。
綜上所述,傳染病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求傳染病護理人員必須掌握傳染病的發生發展,流行特征,臨床表現,可能發生的並發癥,以及相關的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才能在臨床護理工作巾做到嚴密細致,有計劃、有針對性地觀察病情,及時發現病情變化,為治療贏得時機,並根據其流行病學特征,采取積極有效的、嚴格的消毒隔離措施,預防和控制感染擴散。與此同時,傳染病管理制度要求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同情心,給患者以心理支持,鼓勵患者保持樂觀情緒,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開展健康教育,讓廣大群眾了解和掌握傳染病的防治知識,提高全民健康意識水平,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同戰勝傳染病。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七條
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
醫療機構承擔與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
第八條
國家發展現代醫學和中醫藥等傳統醫學,支持和鼓勵開展傳染病防治的科學研究,提高傳染病防治的科學技術水平。
國家支持和鼓勵開展傳染病防治的國際合作。
第九條
國家支持和鼓勵單位和個人參與傳染病防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完善有關制度,方便單位和個人參與防治傳染病的宣傳教育、疫情報告、誌願服務和捐贈活動。
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應當組織居民、村民參與社區、農村的傳染病預防與控制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