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現實主義為主,也用浪漫主義:在莎士比亞早期的喜劇和後期的傳奇劇中,浪漫主義超過了現實主義;莫裏哀還運用了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如《偽君子》的結尾,作者通過主觀臆想和國王的權威來維護正義。
(2)借鑒傳統文化和民間文學:莎士比亞戲劇以歷史作品、民間傳說、文學作品為基礎,有的甚至是別人的戲劇,推陳出新;莫裏哀首先繼承了古希臘羅馬戲劇的優良傳統,如他的《守財奴》就是根據普勞圖斯的《壹罐金子》改編的。其次,他的劇作加入了很多民間文學的元素,比如《偽君子》中的《扇耳光》、《桌子底下的西藏人》。
(3)悲劇性因素與喜劇性因素的結合:莎士比亞的悲劇《哈姆雷特》中有喜劇性因素,如墓地中兩個小醜的插科打諢;莫裏哀的喜劇《偽君子》中也有悲劇因素。比如達米思被趕出家門,奧爾古恩幾乎傾家蕩產。
二、區別:
(1)論描寫對象: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物大多是來自上層社會的皇帝、將軍、才子、美女,也常常越過下層社會的人物,如哈姆雷特、李爾王、雅典的泰門等。莫裏哀戲劇中的主人公大多是下層社會的人物。比如《斯卡伯勒的詭計》中贊揚了他的仆人斯卡伯勒的智慧和洞察力,以及《偽君子》中女仆多麗娜的光輝形象。
(2)人物塑造:莎士比亞善於描寫人物的復雜性,註重人物的發展變化,將人物置於客觀環境和內心世界的雙重沖突下。比如哈姆雷特經歷了壹個從高度自信的快樂王子到對人和社會悲觀失望的憂郁王子的過程;而莫裏哀則註重描寫人物的某壹方面,強調人物的穩定性。比如鮑魚的主導性格就是刻薄。
(3)戲劇效果的表現:多線是莎士比亞組織戲劇動作的最大特點。比如《第十二夜》有七條線索展現七組戀愛關系;莫裏哀的戲劇結構、情節和人物都很簡單。在有限的戲劇動作中,他主要是充分發揮喜劇因素,在對話、敘述、肢體動作中創造戲劇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