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木鑲嵌:
傳統工藝。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時期,明代的骨木鑲嵌主要用於家具雕刻。清朝乾隆年間,寧波的骨木鑲嵌工藝以其獨特的地方風格和精湛的技藝而聞名,被列為“貢品”。制作方法分為高嵌、平嵌和混合嵌。高嵌采用象牙、黃楊木、竹黃、蠟石等作為表面裝飾的原料,鋸制後鑲嵌在木坯中。平面鑲嵌用象牙、骨片、羅甸、木屑等制成。,按照圖紙上的圖案嵌入到木坯中,然後用雕刻刀鉤住。鑲嵌構圖可分為“丹青畫”和“仿古畫”。前者類似明清風俗畫,後者類似漢畫。其內容是表達吉祥、長壽、富貴,以人物、山水、花鳥為主題,產品包括床、椅、廚房等。
朱錦木雕:
傳統工藝。又名漆金木雕。到了明清時期,工藝制作已經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在木雕制品的基礎上,以朱砂色為底,用黃金裝飾,看起來富麗堂皇。木雕選用香樟木、椴木、銀杏等優質木材,根據不同對象,采用浮雕、通雕、圓雕等方式進行雕刻。題材多取材於戲劇故事,造型簡潔生動,刀功深厚。有的精致逼真,有的粗糙。朱錦木雕主要用於寺廟、廟宇、祠堂等建築,以及木床、轎子等大型家具和塑像。
粘土金色油漆:
傳統工藝。寧波的漆器歷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泥金”之名始於商周。其做法是將金箔磨成粉末,與漆混合,或塗或填。漆器以木胎為主,也有用竹片和竹辮制作的。朱砂和黑色是漆器的基本顏色。傳統制作裝飾圖案的方法有三種:透明漆膜中的沈紋、漆膜表面的平紋、疊加鑲嵌在漆膜表面的浮紋,浮紋工藝是寧波漆器傳統工藝中的代表性技法。漆器的裝飾以金為主,有描金、貼金、堆金、追金、開金、平金等。主題是花鳥,風景人物和吉祥圖案。
金色和銀色刺繡:
又稱“仿古色”,是傳統甬繡中的精品。雍繡、湘繡、蘇繡、京繡、越繡和蜀繡被稱為中國六大著名刺繡。金銀彩繡以各種真絲面料為原料,用金線和銀線圍繞彩繡和平繡圖案而成。古色古香,富麗堂皇。底色以深色為主,主要有深紅、深藍、深綠、深黑、鐵銹紅、棕色等。制作工藝可分為網繡、金繡、金繡三大類。主題是龍鳳、花卉和美麗的鳥。主要用於繡花衣服、靠墊、桌布、床罩、軟包等日用品。
草席:古稱敞席,又稱雍席,俗稱“席”。以寧波西鄉黃古林壹帶盛產的席草為原料,以白麻或綠麻為經線編織而成。寧波草席質地精密,厚而脆,剛而彈,柔而滑,能散熱降溫,收藏方便,經久耐用,可用於床上用品,包裝,掛門窗。
草帽:
這個地區擅長編織草帽,以草編之鄉慈溪長河鄉編織的金絲草帽為最佳。它輕如雲,亮如雪,美觀實用。經過漂白、染色、刺繡、裝飾,可以搭配時裝,既是實用的遮陽傘,又是裝飾工藝品。按原料分,有金絲、麥稭、Vitca、鹹草、席草、龍須草、黃草、雞冠草、紙莎草、黃花菜葉、勒菲草等草帽10多種。,年產量超過2000萬。除了500多萬的涼席草帽,大部分都是半成品出口,帽子都是國外根據流行的衣服設計搭配的。
寧波竹編:
寧波是竹編之鄉,四明山盛產竹子。歷史上,竹子被用來編織各種簡單實用的筐、葦、葦、籃、籠。明清時期,江南人進京趕考的考筐、菜筐都是用竹子做的。現在,在鄞州、奉化和余姚,有幾十家由村莊經營的竹編廠。工人們善用絲綢和木片,巧妙地編織出各種造型酷炫有趣的動物,並與傳統的罐、筐、盒、盤相結合,制成雞罐、鴨盤、貓頭鷹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