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意是相對工筆畫而言的壹種繪畫方法。它需要廣泛而簡潔的筆墨來描繪物體的形狀和精神,以表達作者的意境。據說,在唐代,玄宗命令畫家李思訓和吳道子在大同堂壹起畫嘉陵江的風景。李思訓擅長工筆畫。完成這幅壁畫花了他幾個月的時間。吳道子壹天畫了三萬多裏嘉陵山水。可想而知,他無法用細致而豐富多彩的手法來作畫。它必須廣泛而簡潔。這說明當時繪畫中的工筆和寫意是有區別的。宋代蘇軾提出“文人畫”,認為繪畫“不求雷同”,而要通過寫情來表達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他留下的唯壹壹幅畫是壹棵枯樹和壹塊倔強的石頭,石頭後面露出壹兩根竹子,樹下有幾棵細草。這幅畫表達了他在政治上並不滿意的思想感情,但大書法家對他的評價很高,說樹枝“彎得毫無頭緒”,石頭“奇形怪狀,像是胸中癟癟的”。元代以後,寫意以簡潔的筆法、生動的造型、酣暢淋漓的趣味風格盛行。
就這樣,恪守傳統和規律的寫意和工筆形成了風格迥異的兩大流派,在畫壇上競相大放異彩,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