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的主要組成內容是佛教文化、儒學文化和道教文化,作為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這三種文化的主要作用就是規範人們行為處事的方式,以及為人們的生存提供精神上面的支持。而且中華傳統文化的包含範圍其實是特別廣泛的,就比如說日常使用最為頻繁的文字、語言,哪怕是中華武術、傳統音樂和戲曲等都是其所包含的範疇。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是經過了幾千年的沈澱才有了現如今的輝煌,最早時候在遠古時期就已經有了傳統文化的雛形,經過炎、黃二帝的發展到了夏朝真正的被確立下來,再經過幾千年的不斷沈澱才有了現在絢麗多彩的文化。不過在現在很多學者的眼中《周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起源,因為最早的時候無論是道教還是儒學《周易》都是他們所信奉的經典,後來老子《道德經》的出現使得道教的思想更進壹步成為了壹個獨立的流派。
再後來到了漢代的時候佛教開始傳入中國,並且很快在中原就占據了很大的地位,與其他兩派形成鼎力的狀態。雖然在某種程度上處於?對立?的狀態,但是卻絲毫阻擋不了?三教合壹?的大趨勢(當然並不是指各個教派之間的融合,而是文化思想之間的貫通),在宋朝的時候宋孝宗就提出了?以佛修心,以道養生,以儒治世?的文化理念。
孔子創立儒學並且以?仁、義、禮、智、信?作為儒學的核心思想,道教則講究的是?順應自然和無為而治?,而佛教的核心思想則為?慈悲?,用《增壹阿含經》中壹句話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些聽起來可能會有壹些抽象,這些文化的具體表現形式就是受其影響而產生的各種各樣的?藝術?,就比如說古代文學壹些作品、繪畫、戲劇、雕塑都是受其影響而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