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也可以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用正確的方法分析事物,比如哲學中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壹分為二的觀點。
擴展數據
外國哲學家對哲學的理解和定義
拉塞爾,1
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就我對這個詞的理解,它是介於神學和科學之間的東西。它和神學壹樣,包含了人類對科學知識尚不確定的事物的思考;像科學壹樣,它訴諸於人類的理性而不是權威,無論是傳統的權威還是靈感的權威。
所有確切的知識(羅素認為)都屬於科學;所有涉及超出精確知識的教義都屬於神學。神學和科學之間仍然是無人區,兩面受敵。這個無人區就是哲學。
2.柏拉圖
柏拉圖指出:“索瑪”(驚奇)是哲學家的標誌,是哲學的開端。柏拉圖深刻地說:“iris”(彩虹,彩虹的女神,宙斯的使者)是“thauma”(驚奇)的女兒,追溯她的血統沒有錯。“iris”(彩虹)向人們傳達上帝的旨意和福音,哲學是意外發生的。
在它的關註下,壹切都褪去了各種世俗的面具,露出了本來面目。因此,它表明自己是壹種真正的解放力量。
3.亞裏士多德
亞裏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說: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們因為驚訝而開始進行哲學思考。壹開始對周圍不了解的事物感到驚訝,後來壹步壹步往前走,卻質疑更重要的東西,比如月相的變化,日月星辰的變化,萬物的生成。壹個迷茫和驚訝的人會意識到自己的無知。
4.黑格爾
黑格爾認為哲學是壹種特殊的思維運動,哲學追求的是絕對。“哲學以絕對為對象,是壹種特殊的思維方式”——黑格爾《小邏輯》。
5.諾瓦利斯
十八世紀德國著名浪漫主義詩人諾瓦利斯(1771—1801)對哲學的定義是:哲學是壹切科學之母,哲學活動的本質是精神上的歸宿。任何帶著思鄉沖動到處尋找精神家園的活動,都可以稱為哲學。
6.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是這樣談哲學的:如果把科學理解為以最普遍、最廣泛的形式追求知識,那麽哲學顯然可以被視為壹切科學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