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個人的理解是,文化根植於相應的社會環境。隨著時代的變遷,文化的內涵不應該改變,但表達方式必須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改變和發展。這種變化本質上是創新。這種創新是文化傳承的需要,如果不變,可能會導致文化的消亡。
從中國傳統文化的角度來看,文化的本質部分幾千年來變化不大,但文化的表現形式是隨著朝代的更替而不斷變化的,文化總是隨著時代的需要進行自我調整和創新,以適應社會進步的方向和人群的需求。
如果妳專註於創新,那麽妳必須專註於文化的實現。因為文化的實現形式確實是壹直在變化的,但是儒家的中庸主張“仁義禮智信”;佛教的“因果”和“輪回”;道家的“法與自然”、“天人合壹”的核心和終極目標並沒有改變。
我舉兩個例子,都是在文化進化過程中實現的創新變革,對方很難回答。
1,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如果歷朝歷代都在“重在繼承”傳統文化,那麽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又何嘗不是呢?為什麽不同朝代文化精髓中的“珍珠”會有如此明顯的差異?這是創新還是繼承?
2.漢字。漢字是傳統文化中的基本元素。漢字自產生以來,壹直在不斷創新發展。且不說漢字字體的演變,甲骨文的變化,李凱的草書風格,其實漢字字體的變化就是適應不同時代審美的創新。就說“簡化字”吧
新中國成立以來,壹代漢學對簡化字和漢語拼音進行了極大的創新。簡化字使中國的勞動人民普遍識字,擺脫了文盲,增強了人們的智慧。以至於識字和學習不再是文人階層的權利。對於中國這樣壹個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說,這個成就不亞於古代先賢創造漢字的輝煌。所以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語言不是英語,而是漢語,使用最多的字符也不是字母而是漢字。
請問對方,簡化字和繁體字繁體字創新重要嗎?是關於創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