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人物性格壹般差別很大,比如阿寶和爸爸,穿靴子的貓和人類...雖然人物性格不同,但基本價值觀是壹致的,有點“和而不同”的味道。
第二,題材涉及面廣,對外來文化的認同能很好的把握。比如《功夫熊貓》被壹致認為是展示了中國的壹些傳統的東西;
第三,劇情得當,形象突出。中國的很多劇都有壹個相同的特點:主角必須完美,即使犯錯,也是為了襯托自己高大的形象;美劇裏的人物都是普通的小人物,時不時會有很多缺點和錯誤,但卻適時爆發,大有作為。成為超級英雄後,依然是普通人,容易讓觀眾產生文化認同感,拉近距離。
2.缺點:有時劇情重復,壹個套路的故事在另壹個環境裏講也不厭其煩,缺乏創意;還有形象有限、關系簡單的典型人物,不能反映社會矛盾等重大命題。但是,動畫畢竟是動畫,主流價值觀是好的。畫面制作也能看出用心良苦,概念經得起推敲。
動畫簡史:
動畫技術更標準的定義是將物體逐幀拍照,連續播放形成動作的圖像技術。不管是什麽題材,只要是逐幀拍攝的,連續播放形成運動圖像就是動畫。
25000年前的石器時代洞穴中野牛奔跑的分析圖,是人類試圖捕捉行動的最早證據。“同時”的概念通過在壹張圖片上畫出不同時間發生的動作,間接地表現了人類“移動”的欲望。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畫中的人有四只手臂,表示手上下擺動的動作;
在中國繪畫史上,藝術家們有著將靜態繪畫賦予生命的傳統。比如南朝謝赫的“六法”,主張“氣韻生動”。清代蒲松齡的《聊齋誌異》中,“畫中仙子”這個人物走出了畫卷,也反映了古人對動畫的訴求。這些概念與動畫有共同之處,但真正努力讓畫中的形象動起來的還是歐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