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習慣就形成了。
民族風俗習慣是壹個民族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傳承下來的壹種生活方式,表現在飲食、服飾、居住、婚姻、生育、喪葬、節日、娛樂、禮儀、生產、禁忌等方面。風俗習慣是民族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也是壹個國家區別於另壹個國家的重要標誌之壹。自然環境、生產力水平、生產方式、重大歷史事件、重要人物等都是影響民族風俗習慣形成的因素。
由於自然和社會環境條件的不同,中國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差異很大,都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穩定性。民族風俗習慣是壹定社會歷史條件和生產力水平的產物,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和自然根源。所以,只要民族存在,形成這種風俗習慣的社會、歷史、自然根源不變,民族風俗習慣就會長期存在。而且民族風俗習慣壹旦形成,就包含著民族群眾的心理感受,民族風俗習慣的變化往往滯後於社會經濟生活條件的發展變化。
(2)群眾性和社會性。民族風俗習慣代代相傳,滲透到民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和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因此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深刻的社會性。
(3)民族性和敏感性。風俗習慣反映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歷史文化傳統、心理素質和情感境界,因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體現了民族性;而這種民族性往往表現在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所以在社會交往和政治生活中有時是壹個敏感問題,需要謹慎對待。
(4)地域性。中國幅員遼闊,各民族生活地區的自然、地理、氣候、經濟條件差異很大。即使在同壹民族內部的不同地區,生產、生活、生活環境也存在壹定的差異。這種情況表現在各民族之間以及民族內部不同地區之間的習俗差異上。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