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陽古畫戲是湖南漢族民間小戲,原名“古畫”或“古畫戲”。以其與邵陽方言的七居保、排西白組合為舞臺語言。這種劇種起源於舊邵陽縣,最遲形成於清道光、鹹豐年間。今天流行於邵陽市及周邊地區。邵陽古畫戲有許多傳統劇目。據1979統計,邵陽古畫戲曲共有傳統劇目230多個。代表劇目有《打戲》《摸泥鰍》《送堂妹》《哥哥勸妹妹》《鴻基逼退》《母親送女兒》《打鳥》《下南京》《桃花源洞》等。其音樂源於當地民歌,並在發展過程中受到齊戲曲音樂、宗教音樂和說唱音樂的影響,共有560余首。其中40多個屬於走場牌系,76個屬於川調系,60個屬於各種號牌系,50多個屬於小調系。它們形成於不同的歷史時期,大致可分為“二戲”、“三戲”和多角色戲三種類型。《二小溪》的主要劇目有《對打》、《摸泥鰍》。“三小戲”的代表劇目有哥哥勸妹妹、送走表妹等,多角色劇目有鴻基逼退、賣花等。就劇種而言,路楠戲主要由“二戲”和“三戲”組成,代表劇目有《母親送女兒》、《打鳥》、《下南京》。東路演多部多角色戲,擅長表現神道故事,其中《桃花洞》、《冬瓜打雷》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