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部隊火鍋”比較新穎,也比較受歡迎,壹度在網上紅了幾天。那麽今天就來說說關於韓國“軍事火鍋”的壹系列問題吧。為什麽火鍋叫這麽奇怪的名字?真的是用原美軍的殘羹剩飯做的嗎?
「部隊火鍋」是壹種什麽樣的食物?真的是美軍的殘羹剩飯做的嗎?首先,“部隊火鍋”其實不是火鍋。它原本是壹個大雜燴,什麽都有,什麽都有。“部隊火鍋”的吃法和名字的由來確實和美軍有壹定的關系。準確地說,這種吃法是朝鮮戰爭時期的特殊產物。
當時韓國滿目瘡痍,也處於美軍長期駐紮的時期。要做的事情很多,工業生產能力嚴重不足。食物的生產和制造自然是壹個長期存在的問題,許多當地人陷入饑餓。
但是,人總會有辦法的。古語有雲:“過橋必過橋。”那個時期的韓國人雖然缺吃少穿,但當時的駐韓美軍有,而且美軍不僅有飯吃,還相當富裕浪費。
當時美國國力強大,駐韓美軍物資也很豐富,連餅幹、火腿、冰淇淋等等都有。過多的食物供應必然會滋生壹些浪費現象,再加上壹些臨機食物的報廢制度,以至於當時的美軍經常會丟棄大量的食物。
所以,受不了饑餓的人們就不可避免的開動腦筋,開始用各種方式去獲取那些被浪費的食物,而且來源也是各種各樣的。其實早就吃膩了午餐肉和面包的美軍士兵也會願意用壹些食物來換取當地的東西,比如新鮮的水果蔬菜,當地的特產,某些服務等等。
而那些沒有門路,沒有門路,沒有物資,但是真的沒有東西吃的當地人,可能就要從剩飯剩菜中收集食物了。因為這些東西不是土生土長的食物,吃起來不習慣,難免會有魚龍混雜的味道,所以無論如何吃了也能活下來,抵抗饑餓,這是真的。只是因為這種吃法的原料主要來自於當時的部隊,所以才有了“部隊火鍋”這個名字。
雖然從現在來看,當時的“部隊火鍋”算不上美食,甚至很難被確立為美食,但它就像傳統相聲中的“珍珠玉白玉湯”壹樣,也是壹種講故事的吃法。
其實沒必要換個角度看過去“吃剩飯”這類事情。有的朋友可能會有“這不就是吃泔水嗎?”的想法,然後可能會有壹些不屑,真的沒必要。真的沒必要用“高低”的眼光對待食物。
在很久以前的北京,這叫“折”,就是過去人們不富裕,缺衣少食的時候,基本上剩菜剩飯都不扔掉,只要不壞,都“折”起來壹起燉。在20世紀50年代左右,甚至有小商店出售這種“折疊籃子”。他們會去大飯店以很低的價格收集壹些剩菜,第二天賣給當時吃不上飯的窮人。
而且,不僅窮人會被迫“吃剩飯”,壹些名人也會喜歡。也許最有趣的是第76代孔令貽的盛宴公爵(孔子長子長孫的世襲頭銜)。在他們當地,這種壹起吃剩飯的方式被稱為“渣渣”。
而且,不僅窮人會被迫“吃剩飯”,壹些名人也會喜歡。也許最有趣的是第76代孔令貽的盛宴公爵(孔子長子長孫的世襲頭銜)。在他們當地,這種壹起吃剩飯的方式被稱為“渣渣”。
其實有很多好吃的,香料,醬料,本來就是因為某種巧合或者生活所迫而誕生的。比如臘肉,最初制作是為了盡量保留肉,慢慢吃;酸菜和鹹菜最初是為了保存蔬菜,直到它們變得綠黃或被大雪封山;各種腌制風幹的海鮮產品也是如此。起初,人們為了儲存食物和更好地生存,不得不這樣做。
所以,不同的飲食文化沒有區別,只是口味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