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方酒文化的起源幾乎同時發生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雖然兩者地理上相差幾千公裏,但還是有壹些相似之處:比如兩者都有關於酒的起源的美麗故事和傳說,兩者都是作為壹種神奇的藥物誕生的,帶給人們驚喜和陶醉。然而,兩者的區別是最重要的,主要表現在:
第壹,酒的產地不同。
作為東方中國酒的起源,從古至今在歷史上都有明確的記載,基本形成了固定的說法:有人認為是夷地釀造。公元前二世紀史書《呂氏春秋》說:“夷狄釀酒”。漢代劉向主編的《戰國策》進壹步解釋說:“從前皇帝的女兒讓義弟把酒做得很美,進了禹,禹喝了,也願意喝。日:‘將來有人喝了,成了國。’所以,我會不遺余力的喝葡萄酒。“有人認為杜康釀酒。東漢《說文解字》解釋“酒”字的詞條中有:“杜康造酒。“《世本》也有同樣的說法。反正酒的起源在中國基本上是有明確記載的。
西方沒有明確的歷史記載。據說釀酒在西方,先是在波斯,然後傳到希臘克裏特島,再傳到法國等地。在西方,有壹個關於葡萄酒生產的美麗傳說:據說有壹位古波斯國王,他把取之不盡的葡萄藏在壹個密封的瓶子裏,並寫下“毒”字,防止別人偷吃。國王非常忙,很快就忘記了收藏。此時壹個妃子被打入冷宮,生不如死。碰巧看到這個“毒”瓶,就產生了自殺的念頭。打開後,裏面顏色奇怪的液體也像是毒藥,她喝了幾口。在等死的時候,她發現並不痛苦,反而有壹種欣快感。於是她報告給國王,國王大為驚訝,試了壹試果然如此。這當然是壹個美麗的傳說,但是酒的發現確實提高了人類的享受。
第二,酒的原料不同。
起初,中國的酒是用水果制成的甜酒。黃帝內經《蘇文》記載,黃帝和齊伯討論釀酒,提到壹種古代的酒——發酵奶酪,是用動物的奶制成的。《詩經·風·七月》記載:“六月,食郁,七月,葵花與糯米。八月剝棗,十月得米。為此用春酒來慶賀眉毛長壽。”說的是釀酒用的原料,比如唐棣、芹菜、大棗、豆類、大米、黑米、小米。後來逐漸發現,用糧食釀造的白酒在口感和力度上都比甜酒好很多,糧食釀造成為主流。現在國內提到酒,主要是指白酒。
在西方,葡萄酒最初是用大麥釀造的。後來他們才知道葡萄可以用來釀酒,釀出來的酒更加香甜醇厚,讓人陶醉。葡萄酒逐漸成為西方的主流。現在提到西方的葡萄酒,主要是指香檳、白蘭地等用葡萄釀造的葡萄酒。
第三,酒和政治的關系不同。
在中國,從酒產生的那壹天起,就壹直受到政治的制約。大禹從壹開始就意識到了酒的破壞力,提出了限酒的思想:“以後還會有人喝酒喝酒,所以會疏忽禮儀,棄酒。”他認為,酒當然能給人帶來享受,但後人必然會因為酒而亡國,目的就是限制釀造。後世,尤其是漢唐宋時期,由於釀酒浪費了大量的糧食,朝廷出臺了多種政策,如征收高額賦稅、限制交易、政府壟斷等手段來加強對酒的控制和管理。可以說,酒文化已經成為政治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