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是我國傳統醫學中的壹種重要療法,包括針灸。針灸時的註意事項如下:
第壹,針灸對施術者有壹定的要求。1,施灸者要認真、專註、細致,向患者說明要求,消除恐懼心理,嚴格按照患者體質和病情施灸,選穴準確,施灸穴位時火力要足、均勻,不出現亂灸、暴灸現象;2.在針灸過程中,灸療師應密切註意患者的病情。如果有暈灸,壹定要按照暈灸的治療方法進行急救;對於意識不清、反應遲鈍的患者,要註意針刺的量,不要過度,以免燙傷。
?二、患者要註意:1針刺後,針刺後最好休息壹會兒,不要馬上動,安靜休息十幾分鐘;2.針刺後,尤其是針刺加艾灸後,由於經絡和氣血運行加快,毛孔張開,此時應避免著涼,並註意保暖,如吹頭發,或洗冷水澡等。,而且最好在2-3小時後洗澡,因為針灸後穴位松散,外邪容易侵入,引起感冒,容易使患者感染;3.若艾灸後出現局部水泡,較小的水泡壹般可自行吸收,較大的需輕輕刺破水泡使水流出,進行無菌消毒;針灸治療講究全療程。壹般需要8-10天左右為壹個療程。壹個療程後可以休息1-2天,再做第二個療程。有時需要多做壹個療程來鞏固療效,所以患者在癥狀緩解的情況下不應該停止治療,而應該進行全療程治療;4.患者在針刺前要註意飲食,不要空腹來針刺,以免昏厥,並且針刺時要放松,不要動,可以閉眼等氣息,這樣可以提高針刺的療效。
第三,要註意哪些患者不能針灸。1.禁灸癥狀:無論外感邪氣還是陰虛內熱證,多脈象者禁灸;高熱、驚厥或極度疲憊、瘦弱者,也不適宜艾灸。2.灸禁部位:心虛、血管大、皮薄肌堆積少的部位,孕婦小腹、腰骶部、睪丸、乳頭、陰部不能灸,面部不宜化膿灸,關節活動不宜瘢痕灸。
在針灸治療的整個過程中,需要醫生和患者相互配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針灸的療效。妳還記得針灸的註意事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