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意大利北部的壹個小村莊裏有壹個面包師,經常用他的烤箱做低溫陶瓷玩具和壹些新奇的東西。有壹次,他發射了壹個蛋形玩具,上面有壹個像脖子壹樣的哨子。因為它與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鵝的形狀非常相似,所以被命名為“陶笛”,在意大利方言中是“小鵝”的意思。
陶笛的英文名“ocarina”由此而來,音譯為Okali那笛,這個名字沿用至今。
擴展數據
發展歷史
浙江余姚河姆渡出土了許多不同枝孔的鳥骨。它已有7000年的歷史,壹些骨哨仍然可以吹出簡單的音調,類似於鳥的歌聲。此外,中國最古老的提琴也出土於此,但只有壹個吹孔,沒有音孔。正常演奏只能發出壹種聲音。
在南美洲的厄瓜多爾出土了壹批用粘土燒制的樂器,大約制作於公元前2000年。經過分析,發現他們中的壹些人可以演奏簡單的音樂。經過發展,在公元前500-600年,瑪雅人制造的陶笛可以演奏完整的音階。
1527年,壹群墨西哥阿茲特克藝術家為查理五世的宮廷表演,陶笛帶著哨兵被使用。
後來傳到歐洲,壹個叫GiuseppeDonati的意大利人在這種原始的鳥形哨子上加了壹些規則的指孔,稱之為陶笛,逐漸成為今天看到的大多數球形樂器的英文通稱。後來經過不斷改進,終於演變成今天12洞的陶笛始祖。
1860年,朱塞佩·多納蒂在意大利建立了第壹家工廠,開始制造陶笛。他們改造了以前流行的陶笛,之後出現了今天的意大利十洞陶笛。經過幾次轉移,這個工作室仍然在生產意大利陶笛。
1963年,約翰·泰勒在英國倫敦制造了第壹個四洞陶笛。這四個大小不同的洞看起來是二進制排列的,可以組合成十六種不同的狀態。第壹次用很少的孔實現了更多的聲音。此外,還可以擴展到5孔、6孔甚至更多,範圍也會增大。流行的六洞陶笛就是基於此。
1928年,進入田明川高市東京藝術大學雕塑系,開始制作陶笛,將意大利陶笛改造成指法音階規範的樂器。這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12洞日本陶笛。在日本,陶笛還有壹個名字叫土地。
臺灣省最早流行的陶笛是秘魯風格的陶笛,它能發出聲音但不容易演奏標準指法的音階。後來有所改進,常規的形狀像水滴或心形,也有各種變形的陶笛品種。
百度百科-陶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