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目前中國傳統的巴洛克風格建築立面和固有的色彩被商業所需的現代裝飾、現代材料和色彩所肢解。沿街建築沒有主色調,成了“調色盤”。
從景陽街走進景裕街,首先看到的是左手邊壹棟米黃色的建築。雖然有點寒酸,但風格還是很明顯的。右手邊也是中式巴洛克建築,但壹樓有藍色玻璃貼面。
在北二道街和靖宇街交叉口,記者看到壹個巨大的紅底黃字的超市招牌橫跨在老房子的門面上,這裏的建築本色變成了裝飾色。隨後,記者不斷發現類似現象。先是壹家醫療器械經銷商將大樓外立面裝飾成自己的藍色招牌,然後壹家藥店在大樓外立面立起招牌,上面寫著“是誰?”
歷史悠久的同濟商場將建築外立面改造成藍色玻璃幕墻。壹家藥品超市還在建築外立面設置了氣勢恢宏的灰色玻璃幕墻。兩個卷首裝飾,分別用純銀和金色的不銹鋼柱。
在路外尋找老屋的市民張樹波痛心地告訴記者,老屋的美體現在建築風格和固有色彩的統壹和諧上。如今商業手段二次裝修帶來的色彩汙染,已經完全失去了老街和傳統商業市場的特色。
限制改造,恢復14處主色。15左右,記者采訪了市城市規劃局副局長吳松濤。吳松濤分析,靖宇街建築立面色彩汙染有四個原因。壹是色彩規劃的引入滯後於沿街改造,使得規劃處於被動地位,商家的店面裝修嚴重脫離建築本身,導致亮色、賊色等裝修色彩嚴重汙染建築立面;二是道教路外的繁華區域集中在靖宇街和景陽街,在其他區域只是點綴的裝飾行為,成為這裏的主色調。同時,商家的聚集也客觀上加劇了色彩汙染的步伐;三是越野經濟相對落後,地價相對便宜,使得牌匾等招牌的裝飾在這裏越來越重要,掩蓋了建築立面的固有色彩;第四,領導者和經營者總是以道裏區和南崗區的繁華地區為榜樣,復制和模仿老街和老屋的傳統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