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寺,又名關帝廟,建於明朝天順年間。據說關帝廟修建前,有壹個鹿道祖社,旁邊種了壹棵大榕樹。寺中山麓幽僻,老榕樹遮天。盛夏,秋高氣爽,暑氣盡消。“鹿景榕樹蔭”是清代鳳城八景之壹。
順德有很多古塔,都是樓閣式建築,都是風水塔。由於年久失修,許多寶塔都被毀壞了。現存的有龍江七層塔和貴州外村塔。兩座寶塔都建於清朝,有七層樓高,每個門楣上都刻有大字。龍江文塔仍位於冀北唐吉的邊緣,而貴州文塔已被改造成公園並向遊客開放。
古代順德上中人的民居建築多為磚木結構,青磚為墻,梯田磚為地,紅白石板為天井,瓦頂有龍船脊和“鐘耳”,上面繪有花草蟲魚鳥獸。它的用途不僅是裝飾,還能使屋頂擋風,所以被稱為“鐘耳屋”。
粵劇之鄉歷史悠久。從清末民初到近代,順德有很多著名的音樂家。今天,曲藝俱樂部(俗稱“私人俱樂部”)在鄉鎮比比皆是,尤其是在均安、容桂、大良等地。在業余時間,曲藝俱樂部的成員聚在壹起唱壹些經典歌曲。有節日時,他們會上臺表演或在祠堂前唱粵語歌幫忙慶祝,以增加節日氣氛。表演者大多是觀眾熟悉的親朋好友,表演氣氛熱烈和諧。
順德河網密布。古代居民為了方便交通,修建了石橋,從而呈現出小橋流水人家水鄉的特點。其建築形式主要是縱向和框架縱向砌體。目前,順德水鄉散落著上百座石橋,年代不同,結構各異。中國現存的著名古橋有明遠、聚集橋、洛水麗日橋、市府鎮女橋、龍江、四季洛陽橋、容桂等。
社會學是古代建立在農村社區的壹門初級儒學。它由當地政府組織,由政府管理。始於明初,嘉靖年間迅速發展。社會學的老師是由縣學官選派,教授經、史、歷、算、禮。目前只剩下幾個社會書房,成了村民們日常祈禱或棋牌的地方。
書生橋,又名彭勇橋,位於容桂李蓉村,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橋的兩邊,有壹棵榕樹,枝繁葉茂,氣根盤繞在梁樹之間,久久地橫跨在橋兩邊的橋墩上,插入土中。橋的欄桿也是樹根形成的,形成了“壹樹為橋,橋為樹”的奇觀。樹旁有壹口井,口窄內寬,清澈可鑒,俗稱無葉井。現已建成樹聲橋公園,成為當地居民夏季納涼的好去處。
七夕,也叫喬奇節,是農歷七月的第七天。七夕節當晚,全國各地的村落善信自發集資制作精美的手工藝品,在祠堂天街設案陳列,並設香、果、花、粉祭祀,祈求七姐妹(織工)的保佑,這其實是村民對現實生活中忠貞愛情的向往、崇拜和贊美。
過去由於遍布順德的河網,西江、北江流經其中。水上居民都以船為家,過著“西方煙水歸東方”的生活,所以被稱為“彜人”。彜族人每天早上起床,晚上返回,以在河流中捕撈魚、蝦、沙蛤等販賣為生。解放後,以前的水上居民陸續在陸地上定居,現在大多是活躍在順德河流的外地水上漁民。
位於均安鎮沙頭村的冰雨堂,是為旅居海外的“自梳女”集資興建的。古代封建社會,女子出嫁,要梳壹個大金的發髻。結婚後,她必須遵守三從四德。很多順德女人不肯受宗族規矩約束,就找了幾個姐妹結拜為兄弟,改天舉行儀式,壹直不結婚,所以被稱為“自梳女”。20世紀30年代後,順德自梳女大量前往港澳、東南亞等地。到了七八十年代,他們回到家鄉建了壹座樓,作為晚年生活和退休的地方,取名“冰玉堂”,意思是清凈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