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場旁農業文化生態觀光產業園位於陜西省Xi高陵區童淵鎮任村,規劃面積240畝,計劃投資2000萬元。主要用於挖掘、搶救、保護、傳承關中地區源遠流長的農業民俗文化,努力打造全省有影響力的休閑農業園區。全園展示了關中地區農、工、商、牧、漁等平民傳統文化底蘊,為科普休閑提供了好去處,為後人保留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也為高陵區新興的休閑農業產業增添了色彩。園區規劃為生態農業示範區、農耕文化展示區、田園生活休閑區六大功能區,農織體驗區、民俗遊戲互動區、慢城休閑區正在建設中。每個板塊通過其獨特的功能,從不同的角度展示和傳播關中和陜北的農耕民俗文化。
生態農業示範區編輯
通過古代傳統農耕技術與現代農業科技的有效結合,所有農副產品均達到無公害或綠色標準,遊客可通過采摘、品嘗等方式互動參與。目前已建成日光溫室70余畝,種植番茄、黃瓜、芹菜、豆角等蔬菜,果園150余畝,種植葡萄、梨、棗等水果。[1]
農業文化展區編輯
借助聲光技術和文字講解,展示西北地區不同歷史時期的農耕器具、手工業器皿、民間日用品等農業文化物品。目前,已建成100平方米的展臺,100米的農具展示墻,200米的農耕記憶博物館長廊,展示20000多件物品。[1]
田園生活休閑區編輯
以生態田園為背景,以百姓日常生活為主題,讓大家感受到“久居牢籠,回歸自然”的田園生活的舒適。目前可同時容納500人體驗具有高陵特色的關中飲食文化。[1]
農織體驗區編輯
為您提供壹個傳統勞動的學習體驗區,通過各種農耕和手工勞動,讓您感受無處不在的勞動人民智慧,體會勞動人民學習的艱辛。計劃安排土地200畝,投放體驗農具200套,建設水利管網、電網、道路等基礎設施。[1]
民間遊戲互動區編輯
以文化廣場為中心,通過道具的設置,再現陜西關中的各種節慶場景和古老童趣遊戲,為高陵縣的歌、笛、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提供平臺。[1]
編輯,慢城,慢城,流浪區
建設紅蓮村堡歷史文化街,定格清末民國前後的歷史畫面,設立慢城慢鎮蝸牛標誌,禁止機動車做任何現代生意;歷史文化街主要經營傳統民間手工藝作坊,如:手搖織布、染坊、釀造、釀造醋、油坊、面粉廠、豆腐坊、掛面、紙裝訂、小爐匠、鐵匠鋪、木匠鋪、裁縫店、理發店、客棧、茶館、書店、煙店、酒樓、戲院、典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