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魯迅《二十四孝》讀後感五十句

魯迅《二十四孝》讀後感五十句

寫作思路:確立中心,註重選材,確定重點,安排細節,在選材時註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新鮮、有趣的材料,使文章的中心思想得到清晰、深刻的表達。

文本內容:

孝,天之經,地之意,民之行也。-題字

孝順,是什麽?什麽是孝子?我以前對這個很無知。直到讀了魯迅的《二十四孝》,才漸漸明白了壹些東西。

二十四孝圖選自魯迅的回憶散文《朝花夕拾》。顧名思義,二十四孝圖正是二十四孝圖——古代24個孝故事:範枕溫柔,賣身葬父,葬子服母...在文章中,作者毫不留情地批評了這些故事,這不免讓我感到困惑:懷著這種想法,我讀了《二十四孝》。

不看真的不知道。當我讀到它的時候,我震驚了。《二十四孝》故事裏所提倡的孝道是令人恐懼的,尤其是當我埋葬我的兒子來服侍我的母親的時候。漢朝時,有個叫郭巨的人,家裏很窮,郭巨的母親總是把自己的食物分給兒子,導致她吃不飽。出於“兒子可以再生壹個,母親只有壹個”的心理,郭巨夫婦決定將兒子安葬。

這個故事讓我感到恐懼和不解:孝順總要犧牲壹個人來成全另壹個人嗎?他兒子的命不就是算命的嗎?這種殺人不眨眼,無視治安的行為,怎麽算是真正的孝順?怎麽能傳播這麽廣這麽久?……

這個想法困擾了我好幾個星期,最後被壹位老師的壹句話驚醒:“我們要透過事物的表象看本質,不應該被表象迷惑,因為最重要的往往是本質。”

是的,透過表象看本質,孝順本身沒有錯。孝敬父母長輩,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壹些時代的局限性:古代君主專制,君主提倡“以孝治天下”,導致愚昧盲目的孝道,有的甚至違背人性,如“冰上求鯉”、“以血餵蚊”、“葬子奉母”

而且古人記載這幅《二十四孝圖》不壹定是為了讓我們模仿它的做法來安葬兒子贍養母親,而是希望我們能夠理解和發揚對父母長輩的孝道精神。

看完《二十四孝》,想起最近看到的壹篇文章:壹個出身貧寒卻被清華預錄取的理科生。他忙於學業,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母親和患有精神分裂癥的父親。掙錢養家,但他依然樂觀,孝順父母,勤工儉學,是有名的孝子。

文章中的主人公有孝心,對長輩有孝心,還有勤工儉學。我們要向他學習,孝順父母長輩,好好學習,多為父母分擔家務,讓父母少幹活。我們現在所做的,不等於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但是有壹份真誠的孝心是極其重要的。

《二十四孝圖》所宣揚的孝道精神是永恒的,不會被抹去,所以流傳至今,但也有不足之處。我們不應該盲目吸收所有的學問,而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發揚中華民族孝順的傳統美德,真正做壹個孝順父母長輩的孝子。

  • 上一篇:飄窗櫃怎麽樣?做帶飄窗的櫥櫃需要註意什麽?
  • 下一篇:中國傳統欄目分類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