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旭初故居位於邕江北岸,已有近百年的歷史。2006年,黃旭初舊居進行了翻修,免費向公眾開放,並增加了餐飲功能。市民們在享受了老家之後,可以在這裏享用壹頓美食。舊居的維護、開發和保護引入了社會資本,使舊居的維護和保管邁上了新的臺階。南寧黃旭初故居之所以叫徐苑,是因為黃旭初故居分為前院、主樓和後院,構成了壹個完整的民國南方民居院落。前院三面有廂房,通過西南廂房的走廊可以進入徐苑的主樓。主樓是黃旭初的故居。建築東西朝東,建築平面呈長方形。是壹座磚木結構的三層建築,四坡屋頂青瓦小頂,西南屋頂有壹座方形硬山磚木閣樓。東、南、北有外廊,廊下有方磚柱和欄桿。室內建築地面鋪紅磚,整個建築采用“中式屋頂”“西墻”的中西結合建築。
改造後,原來剝離的墻面抹灰已經換成了黃色的油漆,腐朽的主梁已經全部更換,而地上破碎的紅磚、腐朽的木梯踏板、扶手則以修舊如舊的形式進行了更換和改造。主樓墻上還掛著壹些老照片,給主樓增添了壹份歷史滄桑感。站在黃旭初故居的主樓,可以俯瞰邕江,還可以清晰地看到與故居壹墻之隔的永寧電報局舊址。電報局第壹季度是壹棟磚木結構的兩層小樓,屋頂上覆蓋的小青瓦大部分已經破碎,從木梁中漏了出來。整個建築以南寧傳統民居布局為藍本,但電報局建成至今已有85年,該建築已成為危樓。南寧博物館宣教部主任蒲曉東透露,按照南寧市文物管理部門的設想,永寧電報局舊址將建成公益性電信行業博物館,集中展示電信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展品和圖片,如清代手搖電話等。屆時,修復後的電報局、花園、鄧紀念館、林故居等古建築將壹並開放,古城墻、古河道將成為市民和遊客新的文化旅遊區。更令人欣慰的是,南寧市政府將徐苑及電報局舊址周邊的2.6畝土地劃為文物保護區,讓我們把更完整的古建築傳承給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