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融合了儒、道、法、釋,不斷碰撞生成的思想火花和經典著作,以及詩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文學。
都是黃河文化汲取全國優秀傳統文化寫在中華大地上的輝煌篇章。同時,黃河文化也承載了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記憶,展現了黃河兩岸獨特的民俗風情。沿黃省區正在加大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力度,探索融合發展的傳承模式,讓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傳遞黃河文化的新聲音,大放異彩。
如《花兒》作為流傳於甘肅、青海、寧夏等地區的民歌,是多民族共同享有的遺產,具有多民族文化交流和情感交融的特殊價值。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此外,黃河文化具有創新性和象征性。比如“永濟北冰”就是當地的壹種原生態民間舞蹈。冰塊的制作經歷了從黃河撈冰、從臉盆裏拿凍冰到冷庫裏制冰的演變,但村民們搬運冰塊的熱情依舊。
這些民間舞蹈和活動不僅展示了黃河文化的獨特魅力,也反映了中國人民在艱難環境中的堅韌和勇氣。總之,黃河文化以其豐富的內涵、獨特的魅力和深遠的影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黃河流域的氣候:
黃河流域日照條件在全國較為充足,年日照時數壹般達到2000 ~ 3300小時;全年日照百分率大多在50%-75%之間;日照最充足,僅次於柴達木盆地,但壹般比黃河以南的長江流域廣大地區多L倍左右。
黃河流域太陽總輻射量在全國中等,北緯37°以北地區和東經103°以西的高原地區壹年為130-160大卡/平方厘米。其余大部分地區為110-130大卡/平方厘米。雖然沒有西南地區特別是青藏高原強,但總體上比東北和黃河以南強,是華東地區的強輻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