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放血療法”壹直備受爭議。有關專家指出,“放血療法”只適用於極少數疾病,對大多數疾病沒有效果,反而可能造成更大的副作用。
很多患者因為“放血”而延誤治療
其實,湖南這名女子因為“放血療法”患上嚴重貧血,並不是孤例。杜南記者發現,許多患者因為使用“放血療法”而延誤了治療。
早在2011,壹位名為“埋線流血的賈醫生”的微博用戶發了壹條微博:“今天這個病人流血最多,壹共850毫升……”該微博還鏈接了壹張“女子躺在治療床邊,腿後慢慢流了幾口血”的照片。此外,還有不少網友曝光了在這家診所接受過治療的圖片。有網友說“850 ml?!人體需要多少血?”隨後,北京市東城區衛生監督部門介入調查。
今年8月,湖南省壹女子在2016被查出患乳腺癌後,沒有去醫院就醫。取而代之的是服用偏方,吃素食,用放血療法治療。結果壹年半後,女子病情逐漸加深,右側乳房的癌癥已經長得像個球,不得不去正規醫院治療。醫生搖搖頭說“太晚了”。
古代“放血療法”
事實上,南都記者了解到,放血療法是壹種古老的治療方法,在中國已有上千年的歷史。
據多份文獻記載,在中醫的話語體系中,“放血療法”又稱刺絡、刺血、瀉血等。中醫放血療法使用三棱針、毫針、小針刀等。就放血量來說,壹般是3到5滴,放血量的地方壹般是指尖、耳尖、太陽穴、尾巴中點,放血量都不大。
中醫經典《黃帝內經》曾記載“刺小絡脈”“刺老絡脈必消其邪血”。認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怒、熱哮、鼻衄等疾病,“攻邪最快”。
在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認為,疾病是由體液失衡引起的,放血和出汗、嘔吐壹樣,是平衡體液的壹種方式。古羅馬名醫蓋倫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復合放血療法,影響深遠,以至於在中世紀,放血已經成為歐洲大陸所有疾病和保健的常規療法。
自19世紀中葉以來,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了不同疾病的發病機理,於是采用了許多不同的療法,而粗暴的放血療法也逐漸淡出了歷史舞臺。
國內很多機構還在用。
但是,中國的放血療法壹直存在。
壹位接受過放血療法的網友向南都記者回憶,“感冒的時候經常會用針紮破皮膚,流壹點血出來。出血量壹般不大,就幾毫升,但因為針頭是金屬的,可能會造成皮膚感染。後來藥物逐漸增多後,就停止了這種療法。”
上海某醫院內分泌代謝科主治醫師張崢表示,目前的放血療法並沒有完全退出歷史舞臺,還可以應用於真性紅細胞增多癥、血色病等少數疾病。紅細胞增多癥是由於骨髓異常增生,紅細胞數量明顯增多。因為目前沒有抑制骨髓過度造血的有效治療方法,所以只能通過放血來減少過多的紅細胞,但是更多的紅細胞被拿去放血了,而不是全血。血色病是由於鐵代謝紊亂,體內儲存過多的鐵,導致組織器官發生病變。對於這類患者,除了盡可能減少鐵的攝入,使用鐵螯合劑外,直接靜脈適度放血也是快速改善病情的方法。
“需要強調的是,‘放血’是壹種有創操作,存在誘發血栓形成、增加感染、失血過多等潛在風險。在缺乏必要監管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壹些‘江湖醫生’和非正規醫療機構盲目濫用。”張崢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