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慈禧太後大力推廣的京劇國粹,基本上是沒有前途的。馮鞏和牛牛不再說相聲了,因為賺的錢不多,或者說能創作好的作品少,就轉行做小品了,馮鞏的小品也不好。這在2009年春晚上表現得很明顯,當時春晚缺乏創作來源。目前,許多藝術家閉門造車,沒有創造任何新的東西。然而,在郭德綱等人的努力下,天津相聲又重新回到了人們的視野。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國劇已經淪為冷門花瓶,連相聲都要改成低成本的小品都很正常,何況戲曲之類的。
如何擺脫困境?
1,摒棄之前的封建思想,反映社會現狀,比如高房價,教育問題,醫療改革等等。為什麽周立波名氣很大,但他卻敢談壹些實際的東西。現代人生活工作壓力大,需要的不是封建禮教,不是壹個哥哥和壹個姐姐在盒子裏相遇的花園,不是人們取對手性命的瞬間,而是真正的知識。下裏巴人的走紅,中國山寨文化的快速發展,不僅僅是因為有現代人的支持,不然趙本山這樣的低俗二人轉能上央視的高雅殿堂?
換句話說,《百家講壇》的成功之處在於古典傳統與現代元素的結合。說到古代歷史人物,很多作家都條理清晰,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的觀點呢?事實上,《百家講壇》是說書人與現代文明的完美結合。
我的第壹點是:壹定要與時俱進,加入更多的現代元素,才能讓人在意。如果總有些不食人間煙火的清唱劇,估計也就只有前清朝的年輕人在捧著鳥籠,揮舞著折扇看著聽著了。
2,要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讓社會逐漸營造壹個適合傳統戲曲良性發展的環境,比如從小開設壹個關於傳統戲曲的話題,比如目前報紙上經常報道的小學開設語文科目,讓孩子學習傳統經典詩詞等。,都是類似的環境創造。
3,壹定要有賣點,也就是說,傳統戲曲對地方經濟或GDP的束縛不大,或者說沒有創造多少利潤,所以官方不會重視,地方政府更熱衷於房地產,除非是那天要開盤,巧妙地請幾個戲曲大師哼幾個博主笑壹笑。所以,傳統戲曲要想在當今開放的社會獲得新生,就必須提出自己的賣點,因為在商業社會,妳需要包裝,需要廣告,這些都需要別人的資金支持。如果妳總是像壹個唱歌的女孩壹樣,仍然把她的半邊臉藏在她的吉他後面,妳不會得到太多的好處。
4、打造壹個名旦,大師如梅蘭芳,有了中流砥柱,有了頂梁柱,所有的商業投資很快就會到來,形成良性循環。
我們反對用金錢來量化傳統文化的價值,但在市場經濟中,馬克思主義經濟學中的壹切所謂文藝,都只能逆流而行。因為我們所謂的傳統文化,只是因為古人喜歡了很久才流傳下來的,並不壹定要在我們這壹代繼續流行。比如以前沙灘上撿屎的工人很多,現在沙灘上不壹定需要這麽多人來做。如果壹個東西,不管是藝術的還是物質的,經不起時代的洗禮,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人劉謙消失是很正常的。
歌劇也壹樣,機會還是很多的。只是看負責歌劇運營的人是否以壹顆真誠的心對待歌劇創作,是否有更好的演員來傳承和宣傳這些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