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中國地域廣闊,自然地理環境復雜多樣,必然導致中國傳統文化多樣性發展。長城是天然的分界線,長城以北是沙漠與草原地區,是遊牧民族生聚的地方,如古代北方的北狄、匈奴以及後來的蒙古族、滿族等,形成了壹種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文化。
遊牧民族流動性很強,飄忽不定,富有掠奪性與侵略性,經常南下侵擾中原地區。長城以南地區則為農業區,是農耕民族的集居地,形成了壹種安土重遷的農耕文化。農耕民族為了防止遊牧民族南下侵略與破壞,便修築萬裏長城。長城主要用於軍事目的,防止破壞,但並沒有阻斷雙方商貿人員往來,雙方的交往可以通過關口有控制地進行,就是互通關市。
長城以南的農耕文化,由於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各異,又形成很多富於地域特色的區域文化,如秦晉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吳越文化、嶺南文化等。這便造就了中國傳統文化多元壹體的生動格局。
擴展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在中國古代社會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比較穩定的文化形態,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的歷史遺產在現實生活中的展現。這個思想體系蘊涵著豐富的文化科學精神,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凝聚之學,中國傳統文化是內部凝聚力的文化,這種文化的基本精神是註重和諧,把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群體、人與自然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壹種文化關系。
2、兼容之學,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壹個封閉的系統,盡管在中國古代對外交往受到限制,還是以開放的姿態實現了對外來佛學的兼容。
3、經世致用之學,文化的本質特征是促進自然、社會的人文之化,中國傳統文化突出儒家經世致用的學風,它以究天人之際為出發點,落腳點是修身、治國、平天下,力求在現實社會中實現其價值,經世致用是文化科學的基本精神。
百度百科-中華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