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如何?

中國傳統文化的包容性如何?

中國文化非常包容。夏商時期所謂的“華夏”,其實只是指河南、陜西、山東、河北等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目前“漢”文化的範圍遠遠大於這個地域,是通過不斷的包容和吸收形成的。

中國北方的許多居民在古代被稱為“胡人”,我們今天使用的許多樂器也來自西域,如“胡琴”。但後來,它們都逐漸成為中華民族和文化的壹部分。

中國文化的包容性是獨壹無二的。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其他文明都是在被外國侵略後毀滅的,而中華文明卻是在被外國侵略的過程中不斷發展的。鮮卑人和蒙古人征服中原後都被同化了。滿族統治中國後,甚至使用漢字。

最開始是清末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後來洋務派學習西方技術,再後來孫中山學習西方制度,建立中華民國。

在這個學習過程中,中國受到了西方列強的壓迫。當時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它主張人的平等和解放。* *生產國際還提出將社會主義革命與殖民地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結合起來。這些想法受到了中國人民的歡迎。

擴展數據:

包容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和優勢;

中華民族早就明白文化走向世界的歷史責任。民族文化是壹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獨特標誌。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只有中華文明得到了持續有序的傳承,根本原因在於中華文化的包容性,這是中華文化的壹大特色和優勢。

這種特點和優勢使得中華文化生生不息,兼容並蓄,將各種文化中的好東西轉化為自己的。文化的血脈不因分合而中斷,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凝聚力和同化力。歷史證明,不僅外來文化會被中華文明同化,其他占據和統治中原的民族也會在文化力量的作用下被同化。

中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信息網-韓震對話巴爾特拉:傳承中國文化的完整性和包容性

  • 上一篇:以辛字命名的女生有哪些最好聽的名字?
  • 下一篇:中國古代資本主義的萌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