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結果表明:
①全國傳統村落空間分布密度具有明顯的差異性,核心—邊緣結構較為突出。存在滇西北、黔東南、中原以及皖南—浙西等4個明顯的集聚區,受地理環境因素影響較大。
②全國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省際差異較為明顯,雲南、貴州2個地區的國家傳統村落數量占全國傳統村落數量的38%。內蒙古、新疆、西藏、寧夏、遼寧等10個地區的國家傳統村落數量僅占全國傳統村落數量的3%。此外,全國傳統村落呈南多、北少的空間分布特征。東、中、西三大地帶差異明顯。西南地區的傳統村落分布最為集中。長江中遊地區次之。
③全國傳統村落空間分布具有顯著的空間自相關性。空間分布並非表現出完全的隨機性。而是傳統村落分布規模相似地區在空間上趨於集聚,兩極分化現象明顯。
④全國傳統村落空間分布呈現出明顯的熱點區壹次熱點區壹次冷點區壹冷點區由南向北的梯度分布格局,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其中熱點區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冷點區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表現出明顯的南北差異。
傳統村落作為歷史的見證和文化傳承的載體,是傳統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較強的歷史、文化、美學、旅遊等價值。傳統村落是指具有壹定發展歷史、延存至今、且保留較為完整的鄉村聚落形式,同時也是地域傳統文化、民俗風情的重要載體,在反映傳統文化遺產方面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因此對傳統村落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國外對傳統村落的相關研究較早,且主要從傳統村落文化、傳統村落可持續發展、傳統村落景觀等方面開展研究。近年來,國外學者對傳統村落旅遊研究更加重視,且更具深度。如Kastenholz以葡萄牙傳統村落為例,指出社會、情感和象征維度相關的經驗是影響傳統村落旅遊滿意度的重要因素。Lepp對烏幹達傳統村落居民的旅遊態度進行分析,並認為積極的態度會導致旅遊職業行為。目前國內對傳統村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傳統村落空間形態舊、傳統村落景觀意象、傳統村落價值評價、傳統村落保護、傳統村落旅遊開發及影響等方面。
總體說來,國內外學者較多地從歷史學、景觀學、建築學、旅遊學等角度對傳統村落開展研究,從地理學的角度對傳統村落進行系統性研究尚顯不足,特別是從宏觀尺度對全國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特征及其規律的研究並不多見。鑒於此,本研究運用空間分析方法,對全國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進行研究,分析全國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特征及其規律,以期為全國傳統村落的合理開發與保護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