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建築大多追求中性、簡約、含蓄、深邃的審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特點。
木質的
在中國古代建築的發展中,木材壹直是最重要的建築材料。以此為骨架的木結構,既滿足了實際的功能要求,又創造了優美的建築形式和相應的建築風格。木結構可分為提梁式、穿鬥式、井幹式,其中提梁式是最常用的。
框架原則
在中國古代建築中,梁架由立柱和縱橫梁組成,使建築上部的荷載由梁架和立柱傳遞到地基上。在建築梁架設過程中,構件之間主要通過榫卯結構相互連接,沒有使用釘子等輔助器具。其中,墻體只起到圍合、分隔的作用,不承擔荷載,即“墻倒了也不塌。”
單體建築
中國古代建築通常由幾個單體建築組成,無論規模大小,大致可分為露臺、屋頂、屋頂三部分。露臺基礎位於建築下方,由磚石砌成,支撐整個房屋;臺階基座上方是房屋,以木柱為骨架,中間安裝門窗隔斷;樓頂是木質屋架搭建的屋頂,向房屋四周延伸,做出柔和優雅的曲線,並覆蓋青灰色的瓷磚或琉璃瓦。
組布局
中國古代建築壹般遵循內向、含蓄、多層次的原則,力求平衡對稱,主要采用中軸線對稱、方正嚴謹的群體組合與布局。其中,每個建築群至少有壹個院落,很多都有幾個或幾十個院落,層次豐富多樣,彌補了單壹建築定型的不足。此外,平面布局壹般以中軸線為發展主線,采取左右對稱的形式,以中心為庭院,四周為民居。
富有色彩的
中國的木結構古建築特別註重裝飾和裝修,所有的建築部位或構件都要美化。青色、綠色、朱紅色等礦物顏料常被用來繪制豐富多彩的圖案,以增強建築物的美感,而且由於選用的零部件性質不同,裝飾顏色也不壹樣。其中,橋臺和臺階多雕刻有欄桿,使建築顯得格外莊嚴雄偉。
從類型上來說,中國的古建築大致可以分為宮殿、墓葬、寺廟和民居四大類。
(1)宮殿建築是古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彰顯皇權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享受而建造的龐大而氣勢恢宏的建築。其特點是高、大、深、嚴,主要分為兩部分:“前朝”是皇帝統治政府和舉行儀式的地方,“後寢”是皇帝。。
(2)陵墓建築多在自然地形基礎上建造,布局多為四周築墻,四面開門,四角建角樓。此外,陵前還有壹條甬道,甬道兩側有石人獸像,墓園內有松柏,在展現亡帝威嚴的同時,更增添了壹份莊嚴的氣氛。
(3)寺廟建築由於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壹般具有和諧、寂靜、神秘的特征。俗話說“南朝四百八十寺煙雨”,寺廟多建在城市或名山中,以營造奇妙的自然人文環境,使人在和諧的氛圍中親近佛教。
(4)住宅建築是體現家庭和睦、家庭和睦的家居文化,通常看起來簡單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