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強調個體人格的獨立性和主動性。孔子反對將人動物化,反對無視人的尊嚴,像對待牲畜壹樣對待人。因此,他不僅反對殘害生靈,詛咒始作俑者應該斷子絕孫,而且反對強加意誌於人,指出“匹夫不可奪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第二:?尊重人的利益要求。“富與貴,人之所欲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好富惡貧是人的***同心理。孔子不反對人們“求利”“得利”,只是主張“義以為上”,不能見利忘義。
他公開表示,“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只要能致富,就是去幹給人提馬鞭的差事,他也沒有二話。有壹次,子貢問孔子:“(如果)這裏有壹塊美玉,藏在匣子裏還是找壹個能出好價的商人把它賣掉好?”孔子毫不猶豫地回答:“賣吧,賣吧,我就是等待商人的人啊!”
第三:?尊重人的物質欲望,反對魚肉百姓。“食色,性也”,抑制人的物質欲望是不人道的。因此,孔子主張“足食”,孟子主張“薄稅斂”,“不以其所以養人者害人”,“關市譏而不征,澤梁無禁”,“耕者助而不稅”有布縷之征,粟米之征,力役之征。
君子用其壹,緩其二。”季氏富甲天下,冉求當上季氏的總管後把田租提高了壹倍,孔子聞訊後立即與他斷絕師生關系,鼓勵學生鳴鼓擊之。
第四:倡導“仁政”,反對“暴政”。君子應當“以佚道使民”,在執政過程中“因民之所利而利之”,確保其行為“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苛政猛於虎”,孔子反對盤剝百姓。有壹次,子貢問孔子:“如果有人廣泛地給人好處,而且能幫助大家,這個人是仁人嗎?”孔子說:“豈止仁人,簡直是聖人呀!”
第五:法與民的關系。法家以道正己,聖人治國,不是要人人為善,而使人人不作惡。並且要制民之產,因為“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強國富民,這種民本主義思想是人本主義的主要內容,而人本主義正是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哲學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