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壹覽表:除夕(大年三十)、春節(正月初壹)、元宵節(正月十五)、清明節(4月5日)、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1、除夕(大年三十)
又稱大年夜、除夕夜、除夜、歲除等,指每年農歷臘月(十二月)的最後壹個晚上,有吃年夜飯、貼春聯、給壓歲錢等風俗。
2、春節(正月初壹)
即農歷新年,俗稱“年節”。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節日,有拜年、放鞭炮等習俗。
3、元宵節(正月十五)
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壹個重要節日,有吃元宵、鬧花燈、猜燈謎等習俗。
4、清明節(4月5日)
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
5、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
又稱為端陽節、龍舟節等,流行於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各國,有劃龍舟、吃粽子等習俗。2009年9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6、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巧夕、牛公牛婆日、雙七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七日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7、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
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經久不息。
8、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
為每年的農歷九月初九日,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重陽祭祖民俗相沿數千年,是具有深刻意義的壹個古老民俗。重陽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糅多種民俗為壹體,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9、臘八節(農歷十二月初八)
節期在每年農歷十二月初八,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這節日的習俗是“喝臘八粥”。臘八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壹,這天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又稱為“法寶節”、“佛成道節”、“成道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