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傳統雕塑承載了古代中國人怎樣的文化觀念

中國傳統雕塑承載了古代中國人怎樣的文化觀念

中國古代雕塑題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勞動生活及民俗雕塑。藝術門類有圓雕、浮雕、紀念性雕塑、案頭雕塑、建築及器物裝飾雕塑等,雕刻材料也豐富多彩,除了青銅、石、磚、泥、陶等材料外,還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中國古代雕塑是中國古代藝術精華,中國古代雕塑在題材內容、形式風格、雕塑技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質上都具有鮮明濃郁的民族特色、時代特色。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壹、中國古代雕塑的裝飾性相當突出

裝飾性是中國古代雕塑孕育於工藝美術所帶來的胎記,無論是人物還是動物,也無論是明器藝術、宗教造像還是建築裝飾雕刻,都普遍反映著傳統悠久的裝飾趣味。最顯著的例子是欣賞教材中雲崗北魏露天坐佛,南朝的辟邪和唐代的石獅。佛像的對稱式坐姿和圖案化的袈裟衣紋處理,使之顯出濃厚的裝飾性。和寫實的西方宗教神像相比,中國佛像因裝飾性的虛擬成分,更帶有壹種非人間性的神秘,但又包含壹種親切,因為裝飾性既不同於生活真實,卻又是中國人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司空見慣的藝術真實,所以有此效果。同時,裝飾性對於增強佛像所要求表現的莊嚴肅穆氣氛,也十分有效。辟邪石獅的整體造形,完全經過裝飾化變形,猶如青銅器或玉器上的某個裝飾部件。身上更有線刻圖案來加強這種裝飾品格。裝飾性的變形處理是誇張概括的手法之壹。經過這樣處理過的石獸,往往比寫實的雕刻石獸更威風、更勇猛,且更神聖不可侵犯,能更好地發揮它們作為建築裝飾的功能。

二、中國古代雕塑具有明顯的繪畫性

中國古代雕塑和繪畫是壹對同胞兄弟,都孕育於原始工藝美術。從彩陶時代起,塑繪便互相補充、緊密結合。到二者都成熟之後,仍然“塑形繪質”,在雕塑上加彩(專業術語稱作“妝鑾”)以提高雕塑的表現能力。現存的歷代雕塑,有許多就是妝鑾過的泥塑、石刻和木雕。今天的雕塑藝術完全西化了,不再加彩,但民間雕塑仍保持妝鑾傳統。西方古代雕塑也有加彩,到文藝復興以後,除宗教神像為

  • 上一篇:針式打印機可以用來組裝電腦嗎?
  • 下一篇:2021深圳甘坑客家小鎮燈會時間-門票及交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