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的發展趨勢
(1) 低碳經濟模式是未來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
從農產品生產的產業鏈分析,農業生產消耗用碳大致有三種途徑:①化學性農業投入品的生產和使用,如化肥、農藥、農用薄膜等;②農業機械的制造和使用,如拖拉機、耕地機械、水泵等;③農產品的加工流通過程中能源使用,如加工過程、運輸和包裝等。那麽就需要針對性的改變原有高碳的農業生產方式,向低碳農業生產方式轉變。
(2)節約資源能源的耕作技術
(1)保護性耕作技術。中國傳統農作制度中精耕細作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壹種好的耕作習慣,
但過分的精耕細作不但消耗大量能源,也是沒有必要的,甚至有負面作用。
(2)節水抗旱技術的推廣。
由於應對氣候變化是全球性的挑戰,由此而來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和發展理念深刻的影響了世界各國。農業作為依賴自然再生產提供產品的重要產業部門,與全球氣候變化和溫室氣體減排之間發生雙向影響關系,即農業生產活動影響全球氣候變化,而氣候變化又對農業生產活動帶來直接的影響。低碳農業經濟實質是壹種新的發展模式和理念,在這種模式和理念下農業生產方式和活動發生改變,改變的方向是“低碳化”,改變的內容是在盡量不減少農業產出和收益的前提下,各種農業活動減少含碳能源和自然資源的使用消耗。本研究以產業鏈和技術的視角,討論了耕作技術、農用化學品投入、農業生物技術和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的低碳化發展方向,以及農業生產組織形式的演化和產業鏈末端的農產品加工流通環節的低碳化發展趨勢。可以預見,傳統的以高碳、高耗能、不節約資源、環境不友好的現行農業生產方式已經走向末路,以低碳、節約資源能源、環境友好為顯著特點的低碳經濟模式必將成為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這將會對未來中國農業生產方式和技術發展方向產生深遠影響。
(1)原因:在封建宗法社會和大壹統國家之間架起了壹座橋梁;孟子和荀子對儒家思想進行了總結和改造,吸收了其他學派的壹些積極合理的成分,使儒家體系更加完備,更加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2分)
(2)世界觀:天不變,道不變。(本性不變,倫理不變。) (1)
特點:用道家、法家、陰陽五行思想改造儒家,形成新的儒家體系。(1)
區別:道家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