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大家肯定都很熟悉了。可是從古到今人們對四大美女的說法不壹,不過大家最熟悉、公認的壹個版本應該就是:春秋時期的西施,西漢的王昭君,三國時期的貂蟬,唐朝的楊玉環,但也還有其他版本的說法,那麽古代的四大美女有哪幾個版本呢?
其實在更早的時候,曾有過這樣壹個版本,這個版本是根據曾出土於西夏遺址黑水城的《四美圖》來得出的,畫中對當時人們“評選”出的四大美女做了生動的描繪,所以也被大家認為這四位也曾是漢晉時期被公認的四大美女。畫中的四大美女分別是:班姬、趙飛燕、王昭君、綠珠。
在大家的紛紛議論中,還曾出現過這樣壹個版本。他們分別是西施、趙飛燕、貂蟬、楊玉環。這個版本裏面沒有王昭君,取而代之的是趙飛燕。在這四大美女中,有三個人都是有自己的典故的。其中,“沈魚落雁”就是描述的西施。西施自己有“沈魚”之貌,是個浣紗的女子。而貂蟬自己的典故就是“貂蟬拜月”, 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也被人們稱為“閉月”。最後壹位就是我們的楊玉環,楊貴妃了,是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
中國古代被人們所公認的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她們享有著“沈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在世界上享有著壹定的美譽。千百年來,人們以"沈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形容西施、王昭君、貂蟬與楊貴妃四位女子的絕代芳姿,這種形容既生動又含蓄,給人們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