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推崇儒道思想,道教信奉天、地、水三官,從而形成了中國新年時節的“三元節”,即7月15日為上元節,7月15日為中原節,10月15日為夏媛節。下元節也是紀念水關皇帝生日的節日。與上元節和中元節相比,夏媛節是壹個完全由道教文化支撐的節日。
節日的起源
道教的三官起源於原始信仰中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
後來諸神用它來為君主制的合法性正名,地位不斷上升。東漢以後,道教在自然崇拜的基礎上將天、地、水三神人格化,以官印的形式賦予其統治和管理的形象,認為三大職能主宰人類的命運,也能主宰鬼神。
到了宋代,道教把三官會和三元素結合起來,形成了三元素節。到了北宋,皇室尊崇道教,人們開始重視下元節。此時,皇宮舉行大型宴會,並進行為期三天的例行休假。
但人們對三官有不同的解讀:有的說三官是金、木、水;有的說天門唐、葛、周三將軍;長江裏也有三水公館;堯、舜、禹等。三公與大帝掌握天下禍福,鬼神移物,但各有各司,即天公賜福百姓,地方官免罪,水官免厄。
節日風俗習慣
向上帝獻祭
在現代民俗中,到處都有祭祀水官和慶祝下元節的習俗。但是各地的規定差別很大。
在山東,水關皇帝和他的祖先將在下壹個元節受到崇拜,而在陜西,水關皇帝和山神將同時受到崇拜。在湖南,將舉行壹場迎接神靈的比賽。在廣東會設立道場消災祈福。禁止殺人。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在下壹個元節祭祀竈神是不允許殺人或被判死刑的。
在古代,金屬匠和礦工也特別重視下壹個元節,他們會在這壹天祭祀竈神——老君。這是因為他們都把老君當爺爺,當守護神。
在向爐神獻祭時,礦工和工匠可以休息,吃壹頓好飯,祭拜老先生,祈求他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