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獨立發展的原因

中國古代冶金技術獨立發展的原因

冶煉技術的發展包括鐵礦石冶煉、淬火處理、送風形式的改進和後期軟化

原因。鐵礦石冶煉有坩堝煉鐵和高爐煉鐵。坩堝煉鐵是我國人民的獨特創造,歷史悠久。河南省南陽市北關瓦房莊西漢冶鐵遺址、西漢早期河北清河鎮老城冶鐵遺址均有坩堝冶鐵爐遺存出土,說明這種方法最晚在西漢時期就已應用。坩堝煉鐵是煉鐵方法中成本最低的,但不適合大規模生產。所以盡管流傳時間長,知名度廣,但壹直處於次要地位。高爐煉鐵是壹種經濟有效的煉鐵方法,因此長期以來壹直是我國冶煉生鐵的主要方法。高爐從頂部裝料,從底部鼓風,造成爐料下落和煤氣上升的相對運動。燃燒產生的高溫氣體通過料層上升,將熱量傳遞給爐料,其中含有的壹氧化碳也將氧化鐵還原。這樣可以同時充分利用燃料的熱能和化學能。下部爐料逐漸還原熔化,上部爐料從爐頂慢慢下降,燃料預熱達到更高的燃燒溫度。這確實是壹種合理的冶煉方法,所以有很強的生命力。淬火處理主要是將鍛鋼燒紅,達到壹定溫度,突然進入冷卻液中快速冷卻,使其獲得高硬度和壹定的物理機械性能。古代常用的冷卻液是清水,最便宜,冷卻能力強。《天工開物》卷10“錘鍛”部分說:“壹切鍛鐵鋼,都在爐中錘煉過,水火不善,質量不牢。燒制時在清水中淬火,稱為“吉剛”、“吉鐵”。淬火技術發明於戰國時期。到了西漢時期,淬火技術進壹步發展。局部滲碳淬火技術常用於鋼刀和鋼劍,從而提高刀片的硬度和機械性能。到了明代,人們對淬火工藝的作用有了深刻的認識。當時人們已經意識到有些鋼件如果不太硬就不要用水淬火,“冷等淬火”的工藝也被采用。為滿足封建社會上升時期對鋼材的社會需求,西漢後期出現了“炸鋼技術”,將生鐵加熱至熔融或基本熔融狀態,然後進行油炸,使其脫碳成鋼或熟鐵。後來,南北朝時期開始廣泛使用澆鋼熔煉法。這種冶煉方法是將熟鐵倒入生鐵的鐵水中,成本低,工藝簡單,質量也能得到保證。至於送風形式,我國經歷了從自然通風、人皮鼓風到畜力鼓風,再到東漢初南陽太守杜氏創造了水力鼓風裝置——水排。冶煉溫度繼續提高,生產的鋼鐵中的雜質越來越少。

在世界冶金技術發展史上,我國煉鐵煉鋼技術的發明不是最早的,但發展後來居上。從公元前6世紀的春秋晚期開始,中國人民在這方面不斷做出獨特的創造,在世界冶金史上常常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地域交流不方便,也是他們成就的關鍵。

  • 上一篇:黑魚捕魚法
  • 下一篇:中國有哪些大國和武器?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