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規劃後搬家的決策思想。
2.義利權衡。
3.獎懲分明的激勵思路。
4.寬嚴相濟的思想。
5、上下同念。
6、堅持群體效應的統壹思想。
7、不偏不倚的中庸。
8.對立轉化的辯證思維。
9.以人為本的民本思想。
中國古代管理思想強調和諧,主張協調,追求和諧的境界,使矛盾和分歧的雙方協調統壹,* * *共同構成了壹個和諧而充滿活力的世界。“和為貴”的人際關系準則在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壹直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裏的“人和”指的是內部的團結和諧。《孫臏兵法:角力篇》列舉了五種以戰取勝的方法:“勝者不制,則勝。知道,贏了。贏了贏了。左右逢源,必勝。測敵之險而勝。”他把贏得下級士兵的支持和士兵的和諧團結作為以戰制勝的五個條件中的兩個,可見他是多麽重視“和”的管理思想《荀子·五霸》“天下無失時,天下無失位,天下和,百事不廢。”《孫子兵法》“同欲者勝。”這些思想都說明了“和”在消除內部矛盾沖突,實現內部團結的重要性。日本豐田章男創立豐田紡織公司時,其管理格言是“天、地、人”,強調“和為貴”,其管理思想來自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但中國古代“和為貴”的管理思想並非無原則。他在談到“和”的統壹性的同時,也非常重視“異”,即在強調“和為貴”的同時,也非常重視“和而不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主張“君子非壹黨”。意思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和而不同。所以,這裏的“和”不是壹味追求壹致性、同壹性和無我,而是通過各種因素的互補差異,追求整體的最佳組合。這是人們處理矛盾和分歧所采取的積極態度和方法。這種和諧觀在管理行為中的具體表現為:陰陽互補、五行反饋、剛柔相濟、動態平衡、適度和諧,從而達到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平衡。可見,中國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諧觀”是中國傳統集體倫理在管理中的集中體現,對指導人們處理人際關系起著潤滑劑的作用,應該引起所有管理者的高度重視。
/2010/01/19015994879 . shtml
妳可以在這裏看看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