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來說,
1.學習和繼承傳統音樂的敘事結構。
(1)中國傳統音樂在旋律、音階、音色、節奏等方面與西方音樂不同。
(2)中國傳統音樂的呈現有其自身的特點,包括壹些具體的終止方式;中國民族音樂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中國傳統音樂與中國傳統文學的結構關系。
文學有對聯,音樂有上下句;文學上有四言絕句,音樂上也有類似的四句結構小曲。文學上有八句格律詩,音樂上有壹種與其結構原理非常相似、大量存在於器樂中的“六十八句體”(同樣是八句,但其中有壹句沒有格律詩有規律);文學有篇章,音樂有套曲;文學上有使用成語的習慣,音樂上也有使用現成音樂思想的習慣。在文學上有“棗石詩”等受序列形式控制的遊戲詩,在音樂上有“金橄欖”等與之對應的結構形式。六十八拍是琵琶。
3.中國傳統音樂結構和形式對現代音樂的影響。
唐大曲和戲曲音樂對現代音樂結構的影響。唐大曲中“散—慢—中—快”的漸進性原則和後世戲曲以板式速度結構組織的線性結構思維,是中國傳統音樂結構的最高成就。西方音樂結構的最高成就是奏鳴曲。唐大曲的音樂結構特點是:
①音樂是多段結構。
(2)體現了壹種從“開始”到“進入”,再通過輕歌輕舞變得“繁急”的快舞(相當於“破”);在結尾,節奏也有“散”(即“曲末長引”)的漸變速度布局。整首曲子開始,每個演奏者都開始給鋼琴調音。他們提前給鋼琴調音,通過這種方式,他們把聽眾的感受轉移到音樂中。
③用核心音(而不是主題或曲牌)即興發揮,發展音樂思想。
④新的語音控制關系。這是壹種現代的西方技術,它和中國傳統音樂的寫法是壹樣的。
⑤新的演奏方法,新的音色。比如樂器蕭的《敢吹》,以及強調直覺和聲學的現代多聲部語言。羅永輝的《千章曲集》符合現代西方音樂中“控制意外”的創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