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大概具有以下四個特點:
1、現實性(或現世性)。與其他民族壹樣,中國古代思想也經歷了漫長的神話階段,即以神話傳說的方式解釋自然和社會現象。
2、重聯系性。古希臘哲學產生於對世界本原的思考,並壹直以此為傳統。強調現象背後的本質,並認為有壹個本原性的實體決定著世界的產生和運行。
3、實踐性。西方哲學由於關註渺遠的本質或本原,所以離生活實踐較遠,哲學家們個人的生活與本人的思想並無多大關系,哲學對於涵養人生也無多大意義,最大起到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作用。
4、表達方式多樣性。中國哲學很少有西方哲學那樣嚴密的邏輯論證,而是直接提出結論。或者甚至以寓言(比如莊子)、對話錄(比如《論語》)、詩歌(比如《老子》)等形式表達或暗示自己的思想。
擴展資料:
“中國哲學”壹般指“哲學”壹級學科下的壹個二級學科——“中國哲學史”。然而,僅僅從知識系統或學科分類的視點去看待“中國哲學”,又是不完備的。
“中國哲學”至少有兩個層面:第壹個層面是作為意義世界的“中國哲學”,即其中蘊含的終極意義、人生價值理念與境界,特別是其中蘊含的“天人之際”“性命之源”等中華文化的根源性思考,總體的或分別的“道”與“理”,還有中華民族的五常、八德等核心價值。
第二個層面才是作為學科建制的或知識與學術層面的“中國哲學”,即可以斷代或分門別類或個案地做學術性研究,並與外國哲學形成比較性研究的知識內容,亦相當於海外中國學家或漢學家視為學術研究對象的“中國哲學”。
改革開放使中國哲學獲得了新生。在此之前,中國哲學壹度成為批判的對象,既不能成為國民的精神價值,又沒有獲得學科的自主性與獨立性。
改革開放以來,經過撥亂反正,正本清源,中國哲學有了被客觀公允對待的契機,新研究範式的引入使得思想詮釋更貼合經典。改革開放40年既是中國社會大發展的時期,又是中國哲學界取得令人矚目成就的重要階段。
40年來,人們逐漸揚棄了“思想文化決定論”與視自家文化如糞土、把傳統與現代截然對立起來的看法,更加重視對傳統哲學資源的客觀理解與評價。
以同情理解的態度發掘、闡發、調動中華人文精神的內在價值,使之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健康、積極的作用。學者們力圖通過挖掘傳統哲學的當代價值,以多元開放的心態,對傳統哲學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人民網-改革開放40年與中國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