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慈善——中國慈善的慈善觀

中國慈善——中國慈善的慈善觀

先發財再捐款。

中華民族是壹個有著愛與慈善傳統的民族,這從中國傳統文化所倡導的“尊老愛幼、關愛老人、幫助老人”的傳統就可以看出來。

而中國人深受儒家文化“窮則獨善其身,富則濟世”的影響,走的是修身養性、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路。在這種儒家倫理體系下,不難看出,只有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的政治或財富追求,也就是最大限度地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才能“平天下”,把所有陷入泥潭的人拯救出來,幫助別人。

“捐錢捐物”就是慈善。

慈善不僅僅表現在捐錢捐物上。現代慈善鼓勵人們“拿錢做貢獻”,“捐錢捐物”只是慈善的壹種表現形式,行善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做壹名誌願者,為壹個社會組織貢獻時間、精力和智慧,都是慈善的體現。但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這樣的正常誌願者比例並不多。

助“熟”而不“生”

代表慈善,絕對沒有“親疏”之分,即對受助者的“平等”態度。慈善會有特定的捐贈區域和受助對象,但這種區域的劃分和受助對象的確定,不會受到“地緣關系”、“血緣關系”和對自己熟悉程度的影響,而是會以“普世”的價值理念為導向,盡可能平等地對待有需要的受助對象。

比如比爾蓋茨的慈善機構。圍繞“健康”的理念,比爾·蓋茨基金會為有需要的國家有需要的人提供服務。但從上述億萬富豪捐款的事跡中,我們可以看到,捐錢做好事的接受者都是“鄰居”。雖然這也是壹種慈善,但筆者更願意稱之為中國傳統意義上的慈善,而不是現代意義上的慈善。

記得本世紀初,有壹個組織做了壹個橫跨20個省市自治區的調查。這項調查顯示,當被問及在路上遇到陌生人求助怎麽辦時,有近壹半的人選擇“繞開不理會”;而選擇“幫忙”的人占到了30%以上。但當被問到“如果妳身邊的同事、老鄉、同學、朋友需要幫助,妳會幫助他們嗎?”,超過80%的人回答“是”。回答“沒有”的不到10%。

可以看出,80%以上的人願意幫助自己熟悉的人,而只有近35%的人願意幫助不認識的人。似乎不僅是富人,中國普通人的慈善意識和慈善行為都離不開某種程度的“關系”的影響。中民慈善捐贈信息中心在分析2009年上半年中國的捐贈特點時,還發現了壹個很有意思的發現:捐贈人尤其是小額捐贈人“更註重幫助身邊有需要的人”。

畢竟中國是壹個“人”的社會。很多社會組織願意利用自己和富人的地緣關系來籌集資金,貧困地區的領導幹部也願意利用和富人的這種關系,讓富人回國投資或者捐贈。這種具有中國特色的慈善,短時間內不會得到改善。

  • 上一篇:中國古代有名的中醫
  • 下一篇:中國汽車工業面臨的問題有哪些?我該怎麽辦?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