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 lt& lt對中國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的認識> & gt論文,1500多字

& lt& lt對中國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形勢的認識> & gt論文,1500多字

中國的經濟思想有自己的淵源和悠久的歷史,曾經在世界經濟思想體系中占有壹席之地;而中國的經濟學,則是近代以來受外國經濟學影響的產物。中國近代經濟思想發展演變歷史的壹條重要線索是,在“向西方學習”的過程中,中國傳統舊經濟思想與從西方傳入的新鮮經濟思想之間存在著較量和鬥爭。其總的趨勢是傳統經濟思想被外來經濟思想所取代,退出其主導地位。而舶來的經濟思想的內容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其在中國的不斷傳播,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即從最初的壹般經濟知識到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較量和鬥爭的結果是外國經濟思想戰勝了傳統經濟思想。傳統經濟思想的衰落並不意味著它的消失。它基於數百年的歷史積澱,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仍將顯示其傳統力量。但是,經過外來經濟思想的沖擊,中國人在思考和討論經濟問題,尤其是經濟理論問題時,已經逐漸完成了從傳統的古風形態向新的科學形態的轉變。從這個意義上說,舶來經濟思想的傳播實際上為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中國經濟學解除了枷鎖,掃清了障礙。

近代舶來經濟思想的傳入始於1840年第壹次鴉片戰爭之後。在外國列強炮艦的威脅下,清政府被迫放棄閉關鎖國政策,對外開放。最初,人們是通過生活在歐洲的中國人和來華傳教士的異國印象或零星的新聞報道,接觸到壹些膚淺的西方資本主義經濟知識。到19的80年代,中國學生開始用他們所學的西方經濟理論來分析中國的經濟問題。中國也有外國人為了辦西學課程,代筆引進了壹些西方經濟學著作。但這壹時期壹直持續到19年底,基本上還停留在零敲碎打地套用西方經濟學理論,或者機械地用傳統經濟學概念和術語來解釋和套用理論的階段。直到20世紀初,以1902年嚴復翻譯亞當·斯密巨著《國富論》的正式出版為標誌,經濟學經典理論的引進才突破了以往局限於壹般經濟學知識的格局,形成了西方各種經濟學學科的系統理論,並以翻譯或國人自編的形式大量傳入中國。1903年還出版了系統介紹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發展史的書籍。壹本書是梁啟超寫的《生計理論演變簡史》,另壹本書是美國人c .蘭德寫的、陳昌旭翻譯的《集學平邑》。這兩本書分別介紹了英國正統學派和德國歷史學派。它的出版反映了西方資產階級經濟學在中國的傳播引起了人們對其理論淵源的了解。五四運動後,我出國留學。

  • 上一篇:2019中華龍舟大賽福州站時間+地點+交通管制
  • 下一篇:中職學生技能大賽項目有哪些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