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有哪些節日?

中國有哪些節日?

1、端午節

農歷五月初五日被稱為端午節,端午節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記載,並非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但是端午節之後的壹些習俗受到屈原的影響。習俗: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榕枝、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

2、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是中國漢族和部分兄弟民族的傳統節日之壹,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東漢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元宵節定為參佛的吉日良辰。

元宵的做法,是以餡為基礎。大致過程是先是拌餡料,和勻後攤成大圓薄片,晾涼後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塊。然後把餡塊放入像大篩子似的機器裏,倒上江米粉,“篩”起來了。隨著餡料在互相撞擊中變成球狀,江米也沾到餡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3、春節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壹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壹開始為新年。壹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自漢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農歷)正月初壹首”(即“年”),年節的日期由此固定下來,延續至今。年節古稱“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後,開始采用公歷(陽歷)計年,遂稱公歷1月1日為“元旦”,稱農歷正月初壹為“春節”。

4、七夕節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在農歷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中秋節

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壹,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壹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壹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

  • 上一篇:中國國學院的概況
  • 下一篇:中國所有的節日用英語怎麽說?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