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武術的特點有寓技擊於體育之中、內容豐富、註重武德。
壹、寓技擊於體育之中:
武術作為體育運動,技術上仍不失為攻防技擊的特性,將技擊寓於搏鬥與套路運動之中。搏鬥運動——散打集中體現了武術攻防格鬥的特點,在技術上與實用技擊基本上是壹致的,但是從體育觀念出發,他受到競賽規則的制約以不傷害對方為原則。
套路運動是中國武術的壹個特有的表現形式,不少動作在技術規格、運動幅度等方面與技擊的原形動作有所變化,但是動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擊的特性,主要的動作是以踢、打、摔、拿、擊、刺諸法為主,是套路的技術核心。
二、內容豐富:
武術流派之多不勝枚舉,壹般習慣分為武當派、少林派、峨眉派、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南拳等;又有外家內家之分。如果拋開這些門派,根據現在的武術教學形式可分為三大類:武術基本功(有幾十個),武術套路——包括拳路和器械,散打。
它和各種田徑運動、球類相比要復雜得多。既張揚“動如風、坐如鐘”龍騰虎躍的英雄豪氣,又展示“內外合壹、形神兼備”、“剛柔相濟”的神韻;既有“手是兩扇門,全靠腳打人”的技擊特點,又有“夏練三伏、冬練三九”練功要求。
既有“無人當有人、有人當無人”的理念,又有“四兩撥千斤”的技巧;……中國武術作為壹種文化形式在長期的歷史演進中倍受中國古代哲學、醫學、美學等方面的滲透和影響,形成了獨具民族風格的練功方法和運動形式。
三、註重武德:
“習武先習德”,這是中華武術區別於其它運動項目的重要標誌,也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美德。清初《內家拳法》中寫有“五不可傳”:心險者、好鬥者、狂酒者、輕露者、骨柔質鈍者;清代《太極拳譜》中列有“八不傳五可授”。
古人不光視“德”為武之根本,同時還把“德”視為通向高深武功境界的精神航船,有“德薄藝難高”之說。武德的內容大致有:尊敬師長、同門和睦、堅韌不拔、信義仁愛、謙和恭敬等。只有品德高尚、心靜如水,才能天地寬廣、專心習武,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