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西涼刺史馬騰送給曹操壹盒酥餅。曹操隨手在盒子上寫了“壹酥”幾個字,放在書桌上。楊修進來看到了,所以他和大家分享了它。曹操回來問為什麽?楊修回答說:“總理,妳的盒子上明明寫著‘壹人酥’。我們怎敢違抗妳的命令?”曹操和大家都笑了,但他心裏恨楊修。
沒有現代的烤箱,妳是怎麽做出這些柔軟的面點的?
據史料記載,唐宋時期,當時的長安就有專業的“面包師”和專業作坊,使用“鍋”等烘焙方法和工具,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吊鍋烘焙”。
到了宋代,利用糕點分層、焦糖著色等技術,已經做出了不同口味和口感的糕點。
蘇東坡在壹首詩中寫道“小餅如嚼月,有酥有餡”。
月餅或酥皮糕點就是這樣烤出來的。
除了用“餅”,中國古代還有烤箱,最早的烤箱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
用桶或土堆做壹個爐子,把木炭放進去做壹個烤箱。平爐和悶爐更為古老,但壹般只有商店和大家庭才有。
例如,曾侯乙青銅冰鑒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
這種冰鑒用於重要的儀式或重要客人的宴會。青銅導冰器是壹個方形的青銅導冰器,底部有壹個彎曲的鉤子,正好插入導冰器的腳部,使其保持穩定。房建和方尊之間有很大的差距。夏天可以放冰塊在裏面給食物降溫,冬天可以放木炭給食物加溫。它不僅是最早的“冰箱”,也是最早的“烤箱”。
“蒸”出來的年糕就不用說了,桂花糕,綠豆糕,栗子糕,菱角糕,軟軟香香的,晶瑩剔透,細細咀嚼,滑而油,軟而糯,甜而不膩,清香可口。米香和油香包裹在各種食材的香味中,鮮美而有層次感,糯米香伴隨著涼意。
大多數傳統糕點不僅好吃,還具有養生功效。比如,山藥糕可以健脾補腎,綠豆糕可以清熱解毒,蛋黃糕可以清肺熱,滋陰養顏...
石天故居,張天師的祖籍,位於風景秀麗、物產豐富的江西鷹潭龍虎山。每年立秋後,石天的廚師會挑選最好的糯米、小麥、蕎麥和家中聖泉的水,加入龍虎山地區種植的蜂蜜,做成帶有道教吉祥圖案的餅狀,放在鐵鍋裏,爐子用從山上掃來的濕松絲慢慢烤,反復檢查,直到外焦裏嫩。這是石天用來招待客人的健康蛋糕。
清代木雕八卦餅模具
石天毫不猶豫地傳播了酥餅的做法。中國道教文化特色小鎮龍虎山上清鎮,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很好的養生酥餅。
如今,雖然雷丁酥家選擇了現代化的烘焙設備,但精心制作外酥裏脆的烘焙健康蛋糕的技藝和匠心從未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