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

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

中國的三大傳統節日是:春節、端午節、中秋節。

1、春節

春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古時春節曾專指節氣中的立春,也被視為是壹年的開始,後來改為農歷正月初壹開始為新年。壹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結束,春節俗稱“年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2、端午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壹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

3、中秋節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壹,為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壹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壹書中。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壹。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我國的其他節日:

1、七夕節

七夕節,又稱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七夕節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為傳統意義上的七姐誕,因拜祭“七姐”活動在七月七晩上舉行,故名“七夕”。

2、寒食節

寒食節,中國傳統節日,在夏歷冬至後的105日,清明節前壹二日。是日初為節時,禁煙火,只吃冷食。並在後世的發展中逐漸增加了祭掃、踏青、秋千、蹴鞠、牽勾、鬥雞等風俗,寒食節前後綿延兩千余年,曾被稱為中國民間第壹大祭日。寒食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中唯壹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

3、元宵節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壹年中第壹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元宵節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中國傳統節日

  • 上一篇:中國文化是入世文化。。西方文化是生育文化。。。現在的中國文化是不是也在走向
  • 下一篇:中國革命的紅色精神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