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中國社會風俗史的創新觀念

中國社會風俗史的創新觀念

社會風俗決不僅僅是裸露在生活表層的現象,它溝通著傳統與現實、道德與法制、物質和觀念,承接著雅文化層次規範化的引導,將其落實到世俗社會。雅文化的真正存在價值和真實生命力在於社會風俗之中。中國社會風俗流動著中國傳統文化的全部精神,回蕩著中國國情“根”的呼喚。因此,中國社會風俗更能反映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通過它來把握壹個民族的文化精神,來得更加親切、直觀、準確.

(壹)農業文化的印記

中國社會風俗印記著鮮明的農業文化烙印。七夕的傳說,典型地反映了男耕女織,壹夫壹妻壹頭牛的小農經濟模式;植物飲食結構而形成的植物心態,使中國人清醒冷靜、安土重遷、缺乏競爭;來自天竺的觀音、四大天王要在農業社會掛職。凡此種種,都反映了農業社會的生活規律和農民質樸的文化心理。

(二)專制等級的寫照

中國的皇帝不僅是人間的至尊,還淩駕與宗教神靈之上,為宗教排座次,給神靈定名分。衣食住行方面的人生禮俗、消費觀念無不反映著專制等級的森嚴。

(三)宗法社會的氛圍

幾千年的宗法家族社會,使祖先崇拜、家族昌盛成為觀念風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風俗活動的方方面面都充滿了對祖先、子女、婚姻、家庭的責任感和闔家團圓的旋律。

(四)隆禮、克己、利他的價值趨向

恪守衣食住行、婚喪生老、人際交往等人生禮儀,強調個體品格的完善,高揚忠厚、信義、氣節、孝悌等行為模式,反映了中國人重倫理道德,輕物質功利的價值趨向。

(五)重今生,輕來世;重實際,輕幻想的入世特征

中國人生禮俗復雜繁瑣,從另壹方面又使人感到人生是那麽充實、樂觀,那麽值得留戀。每個個體的位置、價值、意義就存在於今生今世,不需要舍棄現實,尋求來世的精神寄托。

(六)逢兇化吉的思維方式

中國人喜好用吉祥、潔凈的詞語避開兇險、厭惡的事物,民俗物象大都具有特定的文化寓意。棺材稱壽材,停屍房叫太平間,湯餅隱寓長壽,瓜皮帽隱寓六合統壹,梨不分著吃,住居“前不栽桑(喪)後不栽柳(溜)”。在命定、被動意識的背後,又透露出脆弱的主動意識。

  • 上一篇:2019沈陽元旦跨年活動音樂狂歡+集市
  • 下一篇:為什麽傳統的老字號餐飲越來越沒市場?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