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音至少有800年的歷史。是目前所能考證的最接近原貌的音樂表演形式。保留了漢晉唐宋時期中原古樂的遺風,被專家譽為“中國音樂史的活化石”。20世紀80年代,華盛頓大學國家音樂學院收集了世界各地的民間音樂,並進行了比較研究。
結論是:“中國的音樂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國的音樂中,南音是最古老的。”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是泉州乃至中國最重要、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壹。
南音,被譽為“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發源於福建泉州,在閩南語中傳唱,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漢族音樂。漢晉唐宋時期中原移民將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神韻的文化表達。
南音起源於唐代,形成於宋代。南音的唱法保留了唐代以前傳統而古老的民族唱法,演唱者和表演者的二度創作非常隨意,而南關的演奏也保持了唐宋時期的特點。其音樂主要由“指”、“譜”、“曲”三大類組成,是我國古代音樂體系豐富完整的壹大類音樂。
歌唱形式
泉州南音以右琵琶、三弦、左孔笛、兩弦的形式演奏和演唱,中間為拍板,演唱,符合漢代“絲竹更和諧,節日表演者唱”的和聲歌曲表達。其宮池記譜法自成體系,是古代音樂記譜法的遺存。臥琵琶、十目九段笛、二三弦拍板等。
他們還遵循古代樂器的遺產。南音的器樂、和聲音樂有2000多首,既有晉、清時期的商業音樂,也有唐代的大曲、法曲、燕樂、佛教音樂,還有宋、元、明以來的抒情音樂、戲曲音樂。南音是用標準的泉州方言古語唱的,發音保留了中原古漢語的音韻。唱的時候註意咬字吐字,回韻收音。